戴相龙 |
1998-11-30 00:00 |
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责任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戴相龙 一、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二、深化金融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三、依法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 四、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提高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 ●把保持币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宏观金融运行,是成功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 ●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实现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基本要求。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也是今后金融改革的重点。 ●按照合作制原则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根据经济发展客观需要和中央银行监管水平,逐步发展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 ●加强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需要,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 ●现阶段金融监管必须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 ●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是强化金融监管的重大举措。 ●面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高度负责的态度。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 ●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金融业将遵循以下原则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提高开放水平。第一,平等竞争、互惠互利。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支持国内金融机构到国外开拓金融业务,提高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贸易合作。第二,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是对外金融开放的基础,金融业的开放应与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三,对外金融开放要与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严格掌握市场准入条件,引进资信好、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金融机构。第四,在税收、服务、监管等方面,对外资金融机构逐步实现国民待遇。 今年12月1日,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在解放战争硝烟中诞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长,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完善。1948年到1983年,人民银行既履行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商业银行业务。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积累了初步经验。1995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责,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一次历史的跨越。中国人民银行在稳定币值,加强金融监管,建设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保证现金供应,精心管理国家金库和外汇储备,及时公布准确的金融统计数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50年来,我国新的金融体制逐步建立,金融业务迅速发展,金融业由封闭走向开放。我们回顾前50年的历程,展望新世纪的到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央银行的历史责任。 一、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对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把保持币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在现代经济和社会活动中,货币作为流通中所有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其本身价值是否稳定,直接关系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能否正常进行。币值稳定包括货币价值对内和对外稳定两方面内容,前者表现为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后者表现为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币值稳定不是要求币值固定,而是要求币值在短期内不要有显著和急剧的波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50年来,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职能、地位不尽相同,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始终是它的主要任务。建国初期的恢复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的三年经济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几次大的通货膨胀治理,特别是1993年以后几年中控制通货膨胀和1998年防止通货紧缩,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稳定人民币币值的同时,5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方针,适时调整货币信贷政策,支持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宏观金融运行,是成功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前,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通过控制贷款规模、现金发行,“守计划、把口子”,总体上保持了币值的基本稳定。改革开放以后,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金融调控不断改进。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适应经济金融运行机制的变化,人民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操作手段,特别是1993年后,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的过渡,取得了显著进步。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取消了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灵活运用收回中央银行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吸纳了1994年到1997年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而投放的货币;多次及时调整利率,对消费、储蓄和投资产生引导作用。虽然我国没有进入完全市场利率体制阶段,企业之间也还没有形成平均利润率,但利率总水平对企业财务、个人存款、证券投资、国债成本的影响逐步扩大,利率调整已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实现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基本要求。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国有企业(含金融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不高,综合财政赤字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将长期存在。货币政策的基本点,应该是首先着眼于长期的币值稳定,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在中长期内,我国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1993年6月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1995年9月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和1996年全国人大第八届第四次会议确定,“九五”期间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我国在中长期内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即要做到经济发展速度适当,货币供应增长适度,货币工具不断改进。从中长期发展阶段看,要执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具体到每一年,还要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灵活调控货币供应量。例如,1993—1996年,我国整顿金融秩序,三次上调利率,积极收回中央银行的贷款,成功地缓解了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对货币供应的压力,使过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降低了通货膨胀率。1997年以后,我国又五次下调利率,商业银行认购了1400多亿国债,推出了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缓解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是预测性的,在执行中可以灵活调整。 二、深化金融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中央银行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金融体制表现为金融部门与政府、企业之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和规则。我国的经济体制决定我国的金融体制,但完善和具有活力的金融体制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我国的金融体制,必须适应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多层次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有利于运用金融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有利于适应当今金融全球化趋势。在改革具体步骤上,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立法在先、循序渐进。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也是今后金融改革的重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形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分工并存的格局。到1998年10月末,存款余额69387亿元,贷款余额58119亿元,资产余额79204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余额的72%。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必须加快改革,否则就会在当今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格局中落伍,影响国家金融安全。1994年后,国务院已多次明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再发放政策性贷款,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条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通过依法经营、增收节支,努力提高盈利水平;除中国农业银行外,要把业务重点放在大中城市;要撤并业务量较小、长期亏损的分支机构,精减人员和费用;要强化一级法人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多渠道增加资本金,提高和保持资本充足率;要逐步核销坏账,把一部分过去形成的不良贷款剥离出来转由专业机构经营,建立严格贷款质量管理制度,使资产质量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银行的水平。 按照合作制原则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基础,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事关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目前农村信用社问题较多,核心是其业务经营方针偏离了合作制原则。合作制不仅适合我国农村长期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而且也适合农村现代化商品生产的要求。目前,我国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大困难,农民小商品生产与国内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需要一种合作制形式,把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及其金融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以克服农民家庭生产经营与国内大市场的矛盾;要把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利润按出售农副产品多少返还给农民,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工业品的购买力。针对上述情况,要坚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根据经济发展客观需要和中央银行监管水平,逐步发展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证券融资逐年增加,是金融改革的重大成果。一个国家直接融资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信用状况、经营业绩和向社会筹资能力。直接融资有效合规地扩大,不会减少社会资金总量,相反可减轻银行信贷的压力,减少银行风险。中央银行要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深化企业股份制改革,适当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信托投资公司要按“信托为本、分业管理、规模经营、严格监督”的原则进行改革。80年代初期,地方财政和企业可供自己支配的资金有所增加,要求有相应金融机构代为管理资金,提高资金收益。参照国外做法,我国设立了信托投资公司这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对信托业务需求估计过高,信托投资公司批设过多,信托投资公司将吸收到的短期信托存款投资于房地产,加之对信托投资公司监管不力,导致今日许多信托投资公司面临困境。信托投资机构必须坚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经营原则,实行信托业务和证券业务的彻底分离,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实行严格监管。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要立足于筹集企业集团成员长期闲置资金,提高企业集团技术改造水平,不能把财务公司办成短期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 三、依法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 加强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需要,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稳步发展。新的金融体系初步建立,金融业在控制通货膨胀和防止通货紧缩中发挥了作用,外汇储备相对充足,公众对金融业稳定充满信心。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金融业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突出地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较高,少数中小存款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不足,信托投资公司遗留问题较多,一些地区和部门非法设立金融机构、非法从事金融业务、非法集资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金融领域的问题是多年积累起来的,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是重复建设、各种乱干预、内部管理和金融监管薄弱的具体表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十分关心,并决定采取15条措施深化金融改革,整顿秩序。中国人民银行要认真贯彻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现代金融制度和良好金融秩序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而努力。 现阶段金融监管必须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各类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经营在发达国家已很普遍,原因在于这些国家资本市场发达,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完善,金融监管法规严密。但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规范,银行间接融资在全国融资格局中占85%以上,而且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不能适应业务交叉经营的要求,金融监管也缺乏经验。实施分业经营,可以防止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风险在行业间交叉传染,可以防止资金通过银行大量进出股市及由此引起的股市过度投机,可以防止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助关联银行进行不正当竞争。为此,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在分业经营的基础上,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监管。过去50年,我国金融监管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随着金融机构种类增多和金融业务多样化,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业发展不相适应。为此,把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督管理,先后划归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银行业和其它金融机构,这是十分必要的。新的金融监管体制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 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是强化金融监管的重大举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10月开始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撤销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行,建立9个跨省区分行,在不设分行的省会城市设立金融监管办事处,撤销在同一城市重复设置的分支机构,并明确了总行、分行、中心支行、支行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强化了分支机构的金融监管职责。这一改革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执行金融监管职能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业务管理水平。法律是金融监管的基础。金融机构要依法经营,中央银行要依法监管、执法严明。长期以来我国金融监管的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执法不严、查处不力。新的管理体制运作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将充分发挥新体制的优势,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查处金融领域各种违规违法案件,实现全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 四、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提高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 过去20年,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主要工业国和许多新兴国家和地区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管制,使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为一体,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大大提高,金融资产加速证券化,新的金融产品大量涌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有利于金融稳定的新秩序,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管,防止过度投机。面对新的国际金融形势,我国金融业要加快改革进程,提高竞争能力,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同时,要切实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面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高度负责的态度。近几年,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而言之,一是过早地全面开放资本市场,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监管相对薄弱,出现泡沫经济。二是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合作,不适应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大量外汇交易和资本流动严重脱离生产和贸易真实需要,而国际金融体系对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动,特别是高风险的对冲基金的投机炒作不能实行有效监督。江泽民主席在不久前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对防范和化解这场金融危机提出三点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制止危机蔓延,为受这场危机冲击的国家和地区恢复经济增长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确保国际金融市场安全有序运行,加强对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监管,扼制国际游资过度投机;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为克服危机自主做出的选择。这三点主张是在实事求是地分析金融危机产生根源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非常正确的。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采取了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出口增长率下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财政货币政策,坚持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代表中国政府通过国际货币基金操作预算和双边关系,为发生危机国家提供了40多亿美元的贷款援助。所有这些,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稳定亚洲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中国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对世界主要币种加权平均汇率的稳定。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大于一年进口付汇,国际收支平衡有余,加上采取其它有效措施,有条件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在1996年12月,提前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同时,对资本项目外汇收支实行严格的管理。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我国控制外债总量和结构,也有利于维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肯定。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了外汇管理的执法力度,管理依据仍然是1994年以来制定的基本法规。我国将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坚持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不会恢复经常项目下的外汇管制。实行资本项下可兑换,要求具备各种条件,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将根据国内改革和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进展情况,积极创造条件,为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而努力。 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金融业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一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又批准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9家分行,把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从上海浦东扩大到深圳。同时,批准4家外国保险公司到中国经营保险业务。1998年10月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有175家,总资产总额为354亿美元,外汇贷款总额为270亿美元,外资银行的外汇贷款占境内全部外汇贷款的近1/4。8个国家的9家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2家营业性机构,其中10家已经开业。我国金融业将遵循以下原则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提高开放水平。第一,平等竞争、互惠互利。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支持国内金融机构到国外开拓金融业务,提高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贸易合作。第二,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是对外金融开放的基础,金融业的开放应与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三,对外金融开放要与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严格掌握市场准入条件,引进资信好、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金融机构。第四,在税收、服务、监管等方面,对外资金融机构逐步实现国民待遇。 在纪念中国人民银行成立50周年之时,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迎接新世纪金融全球化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