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组织互助要走群众路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7年09月 -> 组织互助要走群众路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庄 1947-09-30 00:00

组织互助要走群众路线

第2版()
专栏:

组织互助要走群众路线
李庄
自愿与等价,是巩固互助的两个基本关键。如何真正贯澈这两个原则,在互助当中发生了纠纷怎么办?邱县的互助运动,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基本办法——实行群众路线。
群众参加互助,是为了得到它的好处,但好处常常不是一下就能看出来的,桃砦原有五个互助组,其中以王殿臣组成绩最大,他埋头苦干的,首先作出成绩,然后拿着这些成绩向大家宣传。群众爱看事实,那里有好处向那里跑,看到王殿臣的成绩,想各找自己的对心思人组织起来,互助组一下扩大了五组。群众虽然愿意参加了,开始多少总带些试验的心情,领导上抓住这种心理,提出“愿怎样组织,就怎样组织”。群众于是有的“碰犋”,有的“拨工”,形式多种多样。这二十个组在锄苗时,开始组织起来,锄完一段算大帐,互助省了一千四百个工,大家热情高了,都愿意继续干下去,领导上趁此机会介绍折工,计工办法,群众欣然接受,互助巩固起来。用事实打通群众思想,使其能自觉自愿的参加,这就是具体的群众路线。劳动英雄袁兆林说:“算帐能使心里清亮。”算帐能较快的打通思想。
群众都想在互助中得好处,有时就会发生利害冲突。镇东堡附近在暑夤时下雨,种上就得锄,早锄一天能收,晚锄一天就许荒了,各人都想先锄自己的,互助眼看就要垮台,组长王宏元(贫农)了解群众这种心理,向大家敲惊钟:“时间太紧,各锄各的都锄不好!”接着就发动大家讨论,看用什么方法能够不荒了地?群众看着非互助不行,都在互助的前提下想办法,结果决定把大组划成两三个人一伙的小组,互助省工,轮流又快,地都锄得很好,互助从此更巩固了。先收后收那块地?要用多少工?也常常发生问题。李省庄、南刘村在麦收前,由各组长到地里巡视,民主评议先收那块后收那块,那块地需要工多,那块地需要工少,庄稼长在地里,大家都看得见,多数的意见自然是正确的。有些地方用抓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看起来大家机会均等非常公平,其实这种偶然性的办法,并不能使人心服。客观事实在面前摆着,大家都说该先收这一块,少数人也会没有话说。
也有一种人,在评定每个人顶多少分的时候,大家都说他应该顶多少,他自己偏说应该顶的多些,南刘村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很好:你不服,当场来个试验,大家都看着,好赖就在眼前,有个别的试验了还不认输,这时候就发动大家规劝,说明:“你只要技术进步了,马上就会加分。”这是一种民主监督,在他稍有一些进步时,马上实行群众性的表扬与奖励(加分),他自己经过如此鼓励,就会心悦诚服,自动要求再进步,互助等价的尊严性也因而保持,并发扬了。
南刘村的互助组,订了许多民主制度,作工五天小组开一次检讨会,发生临时问题随时开会解决,麦收时,村里讨论了工资分红制,组员们都很认真的执行。村干部董希文在别人给他割了麦子以后,不想出工资,只管了一顿饭,有些人只于面子吃了,有些人没有吃堵气走了,心里都不高兴,互助组眼看就几乎要垮台,领导上邀请大家开会,提倡有什么说什么,没有拿到工资的都提出意见,董希文当场作了检讨,照规定开工资,大家哈哈笑,第二天互助生产更有劲了,群众会后纷纷反映:“真是不错,干部与群众一样,没有私情。”经过这次会议,互助组的威信比没有发生问题以前更加提高。袁兆林说:“对不正确的意见,顶好提到桌面上,让大家评判评判,谁对谁不对,一下就可比出来,大家心里不存话,思想上无这无那,都好好作活,互助组就巩固了。”
今春缺雨,下种很晚,因此要早锄苗,号召“早锄多锄”以后,群众都说苗小不能锄,南刘村的劳动英雄和村干部,提出“青苗锄小不锄老,锄早耐旱治蝼蛄”的口号,群众还是不能接受,袁兆林和积极分子们,就到群众中串地酝酿,正面说了反面说,终于达到了早锄的目的。他们在这次运动中,得到一个重要经验:酝酿时间最好长些,懂事的自然会出来说话,赞成的越来越多,大家都说这么办好,少数人就会跟上走,走过几步,他们的思想也就通了。


查看完整版本: [-- 组织互助要走群众路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