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12月 -> 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评论员 1998-12-27 00:00

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

第1版(要闻)
专栏:

  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
  本报评论员
  最近,一些外国学者纷纷撰文,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11月24日访问俄罗斯时发表的《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见本报11月25日第一版),称赞这篇演讲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中国与俄罗斯关系的范围”,“是这几年国务活动家发表的最精彩的演讲之一,为全人类规划了下个世纪的蓝图”;认为这是“能改变历史的讲话”,“是一次战略革命”。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充满时代气息,对二十世纪全球科技的空前辉煌和科学理性的充分发展进行了科学总结,对未来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为我们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迎接这场新的科技革命挑战,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和希望并存。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抓住机遇,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紧紧跟上科技进步的时代潮流,不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会落后,就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在新的科技革命中抓住机遇而不是丧失机遇,发奋图强而不是墨守陈规,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努力迎接挑战,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距离。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江泽民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是对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特别是对当前国际上剧烈竞争的科学概括,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断。近代历史的发展表明,哪个民族和国家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就发展迅速,就强大;因循守旧,就落后,就会被动挨打。我们要大步追赶知识经济,要在新的科技革命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紧咬定一个“新”字,要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真正搞出中国的创新体系来。同时也要看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只有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因此,必须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进一步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科学无国界。随着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要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不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地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十分需要加强与国际科技界和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科技教育的有益经验,不断丰富和壮大自己,成效显著。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二十年前的科学大会带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我国科技事业从此走向辉煌。今天,当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印证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英明和远见时,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再鼓风帆,指引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迎接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让我们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早日腾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查看完整版本: [-- 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挑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