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消费信贷走向我们——如何促进消费增长(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12月 -> 消费信贷走向我们——如何促进消费增长(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龚雯 1998-12-28 00:00

消费信贷走向我们——如何促进消费增长(二)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消费信贷走向我们
  ——如何促进消费增长(二)
  本报记者 龚雯
  入秋以来,不少上海市民在谈论着一件新鲜事——找银行贷款买车。10月9日和13日,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和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先后推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型轿车。个人信贷,这个陌生而又透着几分亲切的字眼,正向着我们的生活一步步走近。
  消费信贷正当其时
  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为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商品或劳务而向其提供的贷款。现阶段在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应该说是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从结构调整看,目前我国的信贷结构极不对称,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余额已达5万多亿元,而居民从银行能够取得的消费信贷不足它的零头,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有人称之为“单腿信用”。
  工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姜建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行的存款有600亿元来自企业,有1000亿元来自个人,后者占资金来源的63%;而在资金运用上,该行1500亿元贷款中,用于个人的仅10亿元,其余全部用于企业。这种不对称结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合理流动和经济运行效率,也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大力开发个人金融市场包括消费信贷市场,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一条重要出路。
  从消费需求看,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使更多的人期盼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观,急需推行消费信贷等新方式。
  从观念更新看,在计划经济时期,消费信贷被视为禁区。实际上,信用消费不是超前消费,而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仅于个人并且于社会有益,因为消费才是刺激整个经济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动力。
  千呼万唤各方合力
  “享受在先,还款在后”的个人信贷消费,展示了诱人的前景。工行上海市分行开办小额抵押贷款几年来,业务量由几百万元升至几亿元;而个人住房贷款自开办后,以每月1亿元的速度递增。
  然而,从全国看,消费信贷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关注者多,参加者少。个中原因,除了许多消费者害怕负债消费外,主要还是目前的消费信贷并未真正地适应市场,真正地让消费者觉得方便、合算。
  比如,我国最早开办也是“盘子”最大的消费信贷品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虽已出台数年,却因贷款成数低、利率高、还款期限短等,不少购房户无力支付首期房款及每月还本付息,致使这项业务难以推而广之。还有人希望在住房信贷中加入房屋装修这一项,也都无法如愿。
  又如汽车信贷,尽管“让汽车驶入家庭”的呼声很高,但地方上的各种限制措施,不能不令人却步。在上海,购买一辆桑塔纳,车价11.5万元,而牌照费就要2万元,另加购置附加费、保险费等,总计约15.5万元。若首付价为20%,贷款年限5年,则消费者至少首付2.3万元,每年还贷(不含利息)和支付各种收费约要2万多元。与上海相比,北京的私人购车似乎火爆得多,据资料显示,私车已达40万辆,可是,与车有关的费用等,每年就得花掉1万元左右,这样的“坎”,又有多少居民能够轻松跨过?此外,停车场地建设滞后以及“限量购车”、“限时通行”、“限汽车排量”、“限购车品牌”等土政策,都使那些梦想有车的消费者犹豫观望。
  信用消费需要引导,而引导的前提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建行上海市分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唐恩光说,就上海而言,市民人均收入已达3000美元,银行理应抓住商机,为不同收入阶层提供广阔丰富的信贷品种。个人信贷对消费市场意味着一场革命,它将有助于扩大内需,激活消费新热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风险管理有待加强
  消费信贷姗姗来迟,还因为有个难题让各家银行头痛,即个人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
  唐恩光说,商业银行出于对全社会的责任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把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放在突出位置,比如加强担保评审,开展信用调查等。但对个人信用,我国目前尚无一个科学、完备、统一的资信评估体系和法律监督框架,因此这项工作显得比较薄弱。而且,以建行上海市分行为例,6000名员工中,从事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仅100多名,而客户却有15.5万人,要对每位客户的个人信用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在人力、物力上确实有困难。
  工行上海市分行住房信贷处长陈伟民说,在发达国家,个人信用档案在全社会联网,查证十分简便。我们现实条件有限,就更应在拓展个人信贷业务的同时,重点解决好风险防范问题,特别是尽快成立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和贷款担保公司。还有,像住房按揭贷款,如果有人到期不还款,就要有相应的法规强行令其迁出,并收回住房。另外,必须制定出一套还款激励措施。
  专家指出,风险总会存在,但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积极发展个人信贷。姜建清行长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0年前工商银行发行第一张信用卡时,外界几乎没人相信它会真的有用;而10年后,我们的牡丹卡已达700万张,有30万上海居民的月工资通过信用卡转账发放。今后,银行将在更宽的领域开展个人信贷业务,包括大件耐用消费品、教育、住房及装修、汽车等。在品种上则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出新,比如车房组合贷款。
  据悉,已有商业银行在酝酿改变单一的等额还款方式,针对各消费层次的特点,推出递增式、递减式还款,这样,既提高了服务水平,又有利于分散银行风险。
  当然,银行本身也有一个摸索、实践过程,在操作上难免出现失误。人们期待着,伴随国内金融业的逐渐成熟,个人信贷能在中国的消费市场早成气候。


查看完整版本: [-- 消费信贷走向我们——如何促进消费增长(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