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电视小品:怅惘中的期盼(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12月 -> 电视小品:怅惘中的期盼(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98-12-31 00:00

电视小品:怅惘中的期盼(七)

第10版(文化)
专栏:电视与我们征文

  电视小品:怅惘中的期盼(七)
  大家谈
  近期讨论春节联欢晚会,来稿请寄北京人民日报教科文部,邮编:100733,传真:(010)65092740。
  一笑开怀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工作不开心、事业不如意、家庭闹矛盾。每当烦恼袭来的时候,我找到一个精神解脱的地方———电视,尤其是电视小品。一笑开怀,什么苦闷、烦恼一抛九霄之外,轻轻松松过一生。
  (浙江东阳市开发区农行 许月新)
  含泪的笑
  我比较喜欢悲喜剧风格的小品。它在一种浓郁的人情味中展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郭达和蔡明演的《父亲》就是成功的一例。红歌星不愿当众与山里来的父亲相认,于是左掩右饰,反而漏洞百出,引得观众一阵阵哄笑。但这笑是一种“含泪的笑”。剧中的父亲终于以自己的纯朴善良使女儿醒悟,一声裂帛般的呼唤“爹———”使气氛陡转。当父女相拥唱起“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时,剧情和观众的情绪同时达到高潮。团圆的结局预示着一种美好,而悲剧因素的介入又强化了作品的感人力度与批评力度。
  (西北大学中文系 王军平)
  “高高在上”
  小品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好的素材。现在不少创作者、演员“高高在上”,懒得下去体验生活,也受不了那份苦。当年路遥为写好《平凡的世界》,光积累素材就奔波了3年多,翻阅记录了10年间的5种报纸,采访范围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如果小品的创作者和演员都能像路遥这样,哪怕只有路遥的一半,我想,小品还会不景气吗?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97级法律班 李晓辉)
  观众进步,小品原地踏步
  从一开始,大多数电视小品展示的是装痴扮傻、鲁莽笨拙的男女主角。对于当时文化生活贫瘠、文化视野狭窄的广大观众来说,它不啻一阵清新奇异的风。但是,随着大众生活体验的丰富,他们接触到各种各样新兴、复兴的文艺品种,各式各样的事情、人物,这就带来了自身思维素质、文化素质、审美趣味的全面提升。他们自然会对那些仍在原地踏步的低格小品渐渐口出怨言了。
  (唐山市玉田师范学校 王凤娟)
  笑过以后不后悔
  小品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深度的。近期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推出的小品《月月》、《一墙之隔》、《送人情》,让人笑过以后,还可以咀嚼到小品后面深藏的某种哲理,诸如做人要不要说实话,如何看待送礼之风,邻里怎样相处等等。电视小品的作用就在于让观众捧腹之余若有所思,而决不是勉强一笑之后又生悔意。
  (江西宜丰县一读者)
  离不开东北话?
  眼下,形成了没有东北方言就不成电视小品的格局。电视小品是我最喜爱的节目,但在看的过程中有时偏偏笑不起来,原因是听不懂东北方言。当今,到处都在提倡讲普通话,相声演员用普通话表演同样能使观众捧腹大笑。我想,讲普通话也一定能演好电视小品。
  (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 范绍文)
  明天依然美好
  如今电视小品的观众虽日渐稀少,但小品永远不会消亡。只要有电视观众在,电视小品就有“活着”的必要。眼前出现冷清的局面是件好事,因为它将迫使小品进行改革。回到红尘滚滚的现实,落实到丰富无比的世事人情,实实在在地为观众服务,中国电视小品的明天依然美好。
  (江西宁都县 邱勇)


查看完整版本: [-- 电视小品:怅惘中的期盼(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