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抓住有利时机 促进新的发展——关于东莞市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思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4月 -> 抓住有利时机 促进新的发展——关于东莞市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思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钟剑辉 王道平 陆世强 1998-04-30 00:00

抓住有利时机 促进新的发展——关于东莞市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五大 贯彻十五大

  抓住有利时机 促进新的发展
  ——关于东莞市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思考
  钟剑辉 王道平 陆世强
  内容提要:
  ●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成败兴衰的大问题。
  ●加快发展,总是以抓住机遇为前提的。在机遇面前,谁的竞争意识强,谁就能争取主动。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急于求成不行,墨守成规、沿用过去的经验做法也不行。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十五大精神统揽各项工作,进一步用好机遇,促进新的发展。
  学习十五大
  贯彻十五大
  东莞市毗邻港澳,位于广州、深圳经济走廊中间。改革开放20年来,东莞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9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13亿美元。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制定跨世纪发展目标?最近,东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给予的一系列政策,提出了加快虎门港开发利用、建设港口城市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决心抓住这个新的有利时机,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
  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必须增强机遇意识
  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某些契机、事件、机会、条件和环境。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成败兴衰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不要丧失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号召“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东莞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研究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时,通过回顾总结改革开放20年的历程,对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80年代初期,东莞紧紧抓住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港澳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毗邻港澳、华侨和港澳同胞众多、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不等不靠,把旧饭堂、旧会堂甚至办公室腾出来作厂房,以兴办“三来一补”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迈开了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进入90年代,东莞又及时把握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加强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转变。20年来,东莞抓住并珍惜每一次机遇,使改革和发展经历了商品农业全面发展、外向型工业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大步跨越和两个根本性转变扎实起步等四个相互交织又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不但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的转变,而且形成了较大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
  东莞的实践表明,加快发展,总是以抓住机遇为前提的。在机遇面前,谁的竞争意识强,谁就能争取主动。当前,要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以时代的紧迫感抓住机遇,以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以开拓的精神创造机遇。
  东莞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
  东莞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内外环境条件具备,又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思想进一步解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上的新进展,为东莞已经做和正在做的事,比如大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混合经济和私营经济等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消除了一些人的疑虑。这必将进一步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和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启动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东莞和香港、澳门有着历史、地缘人缘和经济上的密切联系。历史上的东莞和香港曾同属一个县管辖,目前莞籍香港同胞达7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莞港两地逐渐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格局。东莞从香港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信息和国际市场渠道,香港则得益于东莞的土地、劳力和人才资源,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目前,香港在东莞投资的项目达1.1万多个,占东莞全部利用外资项目的93%,投入资金53.98亿美元,占东莞实际利用外资的89.7%。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香港经济的带动,香港的持续繁荣也离不开祖国内地包括东莞的有力支持。香港回归祖国和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为莞港经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阔的领域里展开,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成就,为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莞市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年来,国民经济以年平均增长20%以上的速度发展。1997年,工农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额、现汇外汇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五项经济指标当年新增超100亿元。1997年与升格为地级市的1987年相比,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翻了三到四番以上。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所有这些,都为东莞跨世纪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应该看到,在过去高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和掩盖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还停留在粗放经营阶段,作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制造业有不少还停留在“三来一补”阶段,地方对外资企业参与程度低,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弱,对整个经济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进一步改革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因此,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国家给予的支持,为实施港口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国际性”这篇大文章,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东莞位于珠江出海口,拥有海岸线60多公里,航道深,泊稳条件好,港口的开发前景相当广阔;是连接海内外的交通枢纽,入虎门,溯珠江而上,可分别通达粤东、粤北乃至广西。在东莞站,有京九、广九、广梅汕三条铁路在此交会;广深珠高速公路则是以虎门大桥为枢纽,使珠江两岸整个三角洲紧密相连,港口货物集散极为方便。依据这些条件,1995年东莞市提出了建设虎门港的构想,并积极地向省和国务院申报要求虎门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去年5月,国务院批准东莞常平铁路口岸办理北京、上海至九龙直通旅客列车检查检验手续;6月批准虎门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开展客货运输业务;10月批准常平火车站更名为东莞火车站;12月批准常平铁路客运口岸更名为东莞铁路口岸。这一系列重要政策,对发挥东莞潜在的有利因素,实施港口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奠定了东莞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用好机遇,促进新的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东莞市上下形成一个新的共识:急于求成不行,墨守成规、沿用过去的经验做法也不行。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十五大精神统揽各项工作,围绕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用好机遇,促进新的发展。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20年来,东莞的发展始终与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不仅要摒弃那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而且要敢于突破那些曾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现在已是不合时宜的东西。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破除急功近利思想,树立尊重经济规律的观念;破除单纯依靠资本扩张发展的思想,树立注重效益规模发展的观念;破除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片面认识,树立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观念;破除歧视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树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等等。从而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五大精神上来。
  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莞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和勇气,发挥地缘、人缘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兴办“三来一补”工业为突破口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子,截至1997年底,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79.6亿美元。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东莞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开放度比较高、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推进经济国际化。对东莞来说,放弃对外开放,没有出路;对外开放迈不出新的步伐,同样没有大的发展。因此,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大力提高对国际产业技术转移的承接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和再次转移能力,把对外开放和整个经济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和效益意识,变过去“有什么引什么”的被动型引资为“缺什么引什么”的主动型引资,加强对引资的调控,实行产业倾斜政策,支持鼓励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的投资;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遵循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实现传统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并吸纳和发展层次更高的产业,带动产品、技术、设备和劳务的输出,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进一步加强莞港经济合作,在巩固业已形成的“前店后厂”格局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在莞的港资企业扩大投资,更新技术设备,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港资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东莞产业结构的调整,把东莞和内地的科技、人才、土地、劳动力等优势与香港的资金、信息、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继续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20年来,东莞把邓小平理论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现在,用好新的机遇,促进新的发展,出路和动力仍然在于改革。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发展多元投资主体。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从办独资企业转向同民资、外资合资合作经营,优势组合,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外商共同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同时,用好每年实际利用的1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每年净增上百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和各级国有、集体单位积累的资金这三大笔资金,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处理好管理与改革、发展的关系,加大经济管理工作的力度。围绕虎门港的开发建设,加速启动高层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生态环境高质量、基础设施高效能、管理服务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查看完整版本: [-- 抓住有利时机 促进新的发展——关于东莞市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思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