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国瓷都景德镇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10月 -> 我国瓷都景德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孙祖年 1954-10-31 00:00

我国瓷都景德镇

第2版()
专栏:

我国瓷都景德镇
本报记者 孙祖年
江西省鄱阳湖的东部,有一座古老的城镇;这里四面环山,烟囱林立,这就是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景德镇。
解放后的五年,是这个古老的瓷都步步新生的五年。市区主要的街道上出现了新建的国营建国瓷厂,公私合营瓷厂,制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及为瓷器加工的美术工艺社。为广大瓷业工人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服务的百货商店、文化宫、电影院、京剧院、公园、体育场等也陆续建立起来。这里呈现着一幅“瓷业兴,百业兴”的繁荣图景。
景德镇的瓷器,古称“声如磬,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是我国劳动人民宝贵的工艺品。但官僚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者不喜欢我国人民保留这份宝贵的财富。它们迫使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绘画师转业做小贩和挑伕。一九三九年,景德镇瓷器年产量曾减到四万担,只有一九二三年最高年产量的二十分之一。历史上有名的瓷城消失了它往日的光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这个古老的瓷都带来了新生的力量。全市人口从一九四九年的五万多人,增加到现在的十万人。一九五○年瓷器的年产量是二十九万七千多担,一九五三年上升到四十二万五千多担,今年计划增加到六十万担。
党和人民政府对恢复和发展瓷器生产经常给予很大的关怀。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建国瓷厂,瓷土原料公司,瓷业公司,并且从供应原料、推销成品、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质量等各方面,帮助和指导个体手工业者。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的实施,给景德镇瓷业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途。
现在大批的个体手工业者已经组织起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到现在为止,全市已经组织起来七个制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其中最大的社有近千名社员,最小的社也有二、三百名社员。合作社更加发挥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瓷业生产的发展,第二瓷业生产合作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个生产合作社,有六百八十多个社员。他们过去分散制瓷坯,经常因缺少工具影响着生产,做出的各种瓷坯也不能及时烧制。解放以前,这里的窑厂,多为官僚资本家所有,他们任意抬高“烧价”,牟取暴利;许多个体生产者因本钱小,自己设不起窑,不得不忍受窑主的残酷剥削。第二瓷业生产合作社社员梁有能,在一九四七年做出很多瓷坯,和窑主邵裕如议好:瓷器烧好卖出,再付烧窑费和利息。但瓷坯烧好以后,窑主反脸不认账,说:没有钱就得把瓷器全部扣下。梁有能忍痛把三千把壶,四千五百只茶杯以八折预售给窑主,自己几个月辛辛苦苦的生产,白白遭受了百分之二十的损失。去年他加入了第二瓷业生产合作社。
第二瓷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以来,生产量逐步上升,平均比分散生产时提高百分之三十。随着生产的提高,社员的物质生活改善了,而且有了一定的积累,这就有可能使劳动条件得到初步的改善。如过去使用手摇辘轳车制坯,弯腰曲背,非常累人;现在改用脚踏辘轳车制坯,大大减轻了体力劳动,产量也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些事实大大鼓舞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使生产走向半机械化、机械化的信心。
陶瓷美术工作的改进,也是促进景德镇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全市从事这个工作的艺人有三千三百五十七人,大部分都是画瓷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中共景德镇市委为了加强对陶瓷美术工作的领导,组织了陶瓷美术委员会,并发动绘画技术较高的艺人组成工艺社,专门研究和改进陶瓷美术工作。轻工业部和中央美术学院先后派来了陶瓷美术专家,和艺人们一道研究改进瓷器的画面。经过几年来的集体创作,陶瓷美术有了新的发展,集中了历史上陶瓷美术工作的优点,创造了许多主题新颖、色彩鲜明的作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现在,景德镇出产的瓷器除供应国内广大人民需要外,国外的销路也在不断扩大。今年四月为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和平生活,景德镇的瓷厂就制造了十八万件质量很好的饭碗、菜碟等日用瓷器。
景德镇周围群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瓷土矿藏。这是发展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预计明年第一季度,一座国家新建电动半机械化的瓷器工厂和新的窑厂就要投入生产,景德镇又将出现更新的气象。


查看完整版本: [-- 我国瓷都景德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