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咬定青山不放松——广西源安堂制药厂创业扶贫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2月 -> 咬定青山不放松——广西源安堂制药厂创业扶贫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庆瑞 范正祥 1998-02-28 00:00

咬定青山不放松——广西源安堂制药厂创业扶贫记

第6版(农村经济)
专栏:企业风采

  咬定青山不放松
  ——广西源安堂制药厂创业扶贫记
  □张庆瑞 范正祥
  “源安堂”地处的广西桂平市中沙镇,过去是全区最贫困、最偏僻的山区乡镇,农民靠人均几分瘦田解决不了糊口问题。
  1983年,在当地任教11年的乡村教师莫兆钦从祖传医方中,窥到了大容山秘藏腹中的“山宝”——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草药材。他用“山宝”浸于纸上,造出的药物卫生纸旺销于市。他用“山宝”又研制出肤阴洁、万发林、八仙包、病毒清、感冒一贴安等十几种对症妇科、内科、脱发、瘟病等特具疗效的中草药剂,终于建成了大山里饮誉中外的制药厂——源安堂。
  如今这敢同北京的“同仁堂”、广州的“杏和堂”并称“三堂鼎立”的“源安堂”,在人迹罕至的桂东南大容山中,按世界卫生组织CMP规范要求,建起了一座绵延一公里长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制药生产基地。白墙金瓦的制药大楼、科技大楼、仓储大楼、专家住宅楼、办公大楼、职工住宅楼、娱乐厅堂等近4.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偎在大山的绿色怀抱中,实在令人惊羡。它有1.6亿元的资产,7亿元年产值的规模,1997年营销额超过2亿元。8年间累计创税利2亿元,为国家上缴税金1.2亿元。
  靠“山宝”,世代蜗居茅草屋的上国村农民,先富者盖起了几十栋四五十万元造价的宅院,普通农民也建起了十数万元的安居,就连广东珠江三角洲先富起来的人见之都羡慕不已。
  靠“山宝”,世代弯腰劳作的当地和附近山区的1000多名农民,变成了“源安堂”的员工。更多的农民则结环在“源安堂”的“生产链”上,成为“源安堂”配套生产的纸箱厂、玻璃厂、印刷厂、塑料厂、药材加工厂、原料提炼厂等乡镇企业的职工。此外,“源安堂”每年仅向当地山民收购大量的中草药原料一项,就支付2000多万元,使方圆百里上千名山民获益。
  靠“山宝”,“源安堂”一花先开,又引来中沙镇的“万紫千红”。偏僻的只有2.6万人的中沙镇1994年工业产值即已突破4亿元,年创利税7000多万元。镇上崛起的300多家乡镇企业,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中沙镇年人均产值从原来的倒数第一,跃居全区前茅!
  今年42岁的莫兆钦是吃大容山的苦水长大的,因此当他酿出蜜糖时他要让大容山的每个人都能尝到。13个农民合伙经营办企业的1.8万元股金多一半是他垫付的,对待当时的穷弟兄,他以“能帮一把为最乐”。1.8万元如今变成了几千万,他却让每个股东每年仅分得很少的红利,使股东们保持在既不富也不穷的状态,而剩下的利润都被投入到再生产和企业员工的福利之中。他要“把资产积累成山一样大的‘谷堆’,使更多的大容山农民都能分得一份”。
  按说莫兆钦应该是当地的“首富”,但他住的房子是村里最普通的,妻子在厂里干活不灵,他就让妻子回家种菜,两个亲兄弟才学不够,只能在厂里当普通工人。工厂招工,他特定一条:非贫困的山民不招。招聘大学生,他特立规矩:老少边穷地区的生员优先。
  莫兆钦给“源安堂”定的座右铭是:“源远流长、安民济世、堂堂正正、造福人类”。他为扶贫不断地作出贡献:出资17万元,为远离市区的中沙镇装上了程控电话,他拿出自治区政府奖励给他个人科技进步奖的13万元,为村小学建起了一座教学楼,改善了教学环境。容北村穷在交通不便,他为修路捐钱。上国村世代吃苦水,他为乡亲们出资,打出甘泉。
  莫兆钦的扶贫事迹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他连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获得过全国“创业之星”、“星火明星企业家”、“首届百名科技企业青年”、“优秀企业家”等多项荣誉。


查看完整版本: [-- 咬定青山不放松——广西源安堂制药厂创业扶贫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