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开阔眼界抢抓机遇 振奋精神争创一流 绥化突破内陆制约快速发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3月 -> 开阔眼界抢抓机遇 振奋精神争创一流 绥化突破内陆制约快速发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新彦 董伟 1998-03-26 00:00

开阔眼界抢抓机遇 振奋精神争创一流 绥化突破内陆制约快速发展

第4版(要闻)
专栏:

  开阔眼界抢抓机遇 振奋精神争创一流
  绥化突破内陆制约快速发展
  本报哈尔滨3月25日电 记者李新彦、董伟报道: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草原不广却建成全国畜牧大区,资源不多而工业发展速度却连年居省内榜首;他们的党建工作是中组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地区所属的10个市县都是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市县;作为黑龙江省产粮最多的地区,农业是他们的全优战线,能数出更多的第一。面对这些一流的工作,地委书记赵红彦说:依靠精神资源,“永远不丧失机遇”,是我们对各级干部不变的要求。
  抢抓机遇而不丧失机遇,是内陆地区突破羁绊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1994年,绥化地区提前六年在全省第一个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各项工作均走在前列。在成绩面前,地委领导认为,抢抓机遇是视野、学识、能力的集中体现,囿于小局部,而不在全国经济一盘棋中去找位置、看差距,机遇就会在陶陶然中失去。于是,他们在山东、江苏等地设立了36个外埠干部培训基地,每年选送数百名干部去挂职培训,开阔眼界,并提出:“近期追潍坊,远学苏锡常”。这样,各级干部抢抓机遇、争创一流蔚然成风:庆安县创得全国第一个绿色食品县,安达市争得全国奶牛养殖第一大县,肇东市建成亚洲最大的玉米加工厂,拜泉县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基层党建工作、科教文卫工作等等,都涌现出许多的第一。在开发三江平原的浪潮中,他们又抢了潮头,带领十万农民异地开发土地近200万亩,等于新建了一个县。
  开拓进取和科学求实的精神,是绥化地区干部创造这样工作业绩的基础。该地区干部中流传着一句话,叫“三有三超”,即“有数量指标的超额完成,有时限要求的超前完成,有质量规定的超标准完成”。青冈县曾是黑龙江省最贫困的县份,1989年人均收入只有198元。该县县委把穆青同志写的长篇通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复印给每位干部,各级干部年年自立“军令状”,完不成预期发展指标,主动提出辞职。结果,1994年末,青冈县在黑龙江省11个贫困县中率先脱贫,去年,县财政收入700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了2000元。绥化地区不满足粮食生产大区的现状,在“强区、富民、升位”的口号下,提出本世纪末四个方面建成在全国有位次的大区:粮食生产大区、畜牧业大区、农副产品加工大区、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大区,并逐步实现“农区工业化”。目前,已实现了前三个目标,正在为第四个目标努力。记者在地委机关采访,很难找到书记、专员,原来,这里的干部分工很有特点,在不打乱原有战线分工的基础上,实行产业分工。于是,在基层就能经常看到许多忙忙碌碌的“牛书记”、“猪县长”、“菜专员”、“烟部长”。另外,绥化的各级干部都种“三田”,即试验田、示范田、高产攻关田,亲自动手,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指导工作。


查看完整版本: [-- 开阔眼界抢抓机遇 振奋精神争创一流 绥化突破内陆制约快速发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