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铁军是怎样铸成的——成都军区某炮团全面建设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3月 -> 铁军是怎样铸成的——成都军区某炮团全面建设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段建勋 肖璞 吴亚明 1998-03-30 00:00

铁军是怎样铸成的——成都军区某炮团全面建设纪实

第1版(要闻)
专栏:

  铁军是怎样铸成的
  ——成都军区某炮团全面建设纪实
  新华社记者 段建勋 肖璞 本报记者 吴亚明
  当年,北上抗日的红军曾把英名与豪气留在了五百里乌蒙山。如今,驻守在这里的成都军区某炮团以英勇顽强的精神、无坚不摧的雄风和昂扬向上的风貌,成为全军落实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总要求的样板,被誉为“新时代的铁军”。
  铁军雄风威名扬
  1997年深秋的一个黄昏,群山耸峙的大凉山麓,一门门挺立的火炮使设在这里的某靶场显得格外凝重,成都军区炮兵群实弹射击演练正在紧张进行。
  射击时间到。某炮团团长卢兴波沉着地下令:“开始!”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炮弹呼啸着向前方飞去。片刻,炮弹在正前方山头上的8个白色圆圈圈定的目标区同时爆炸,靶圈正中的8个木靶顿时腾空爆碎。紧接着,单炮发射、集火发射,一阵阵炮声在大凉山中炸响,所有的炮弹全部打在白色的圆圈内,命中率达100%!
  考核人员惊叹不已,连声称赞。然而,卢兴波却没有笑,因为他的炮群马上要面临更为严格的夜间课目考验。
  夜9时许,就在射击即将开始的时候,如注的暴雨突然从天而降。上级部门提出:“可以推迟发射,只要黎明前打完夜间课目就成。”卢兴波不干:“战争是不给你选择天气的机会的,对夜间训练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天气了!”年轻的团长挺立在暴雨中,向部队下达了射击命令。一发发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穿过暴雨夜幕飞向目标。首群覆盖、群群覆盖、集火成团、拦阻成线,官兵们打出了这一被炮兵们视为最高境界的出色成绩。远处的雷声,成了给官兵们庆功的礼炮。
  风雨打不散,铁纪铸精兵。炮团官兵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铸造着共和国保卫者过硬的军事本领,也雕塑着当代军人无往不胜的钢铁军魂。
  1997年7月中旬,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使云南东北部曲靖地区变成一片泽国。驻守在这里的炮团奉命抢险救灾。在接到命令后仅仅6分钟,全团官兵已经集合完毕,紧急开往灾区。
  当六连官兵赶到晏下村时,通往村外安全地带的唯一一条小路已经被齐腰深的洪水淹没,河水还在暴雨中上涨,群众转移时十分危险。排长彭德明大喊一声:“会水的跟我来!”话音刚落,12名战士已经站到排长面前。他们用背包带连在一起排成一道人墙。整整9个小时,13名官兵一直站立在冰冷的洪水中,直到全村800多名群众从这条绿色的生命线上安然撤离。
  最后撤出村子的是一位年轻人。他红着眼眶对战士们说:“你们真是铁人啊!”
  近几年,从军委、总部到军区、集团军,先后有近百名高级将领来到炮团考察。尽管这些职业带兵人审视的目光严格得近乎苛刻,但他们得出的结论却惊人的一致:“这是一支全面过硬的部队,堪称全军团队建设的标杆!”
  的确,炮团无愧于这非同一般的赞誉。1990年以来,这个团先后有50多项工作受到解放军三总部和成都军区、集团军的表彰;1993年到1997年,连续5年被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团”;1996被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996年6月中旬,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亲临团队考察后,欣然题词:“加强全面建设,铸就乌蒙铁军。”
  千锤百炼铸铁军
  也许很少有人能想到,就在1989年以前,炮团还是一个出了名的作风纪律涣散、全面建设处在谷底的后进单位。同样是这支部队,短短几年间,何以有如此奇迹般的变化?曾经多次到炮团调查研究的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张志坚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关键是抓好了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在团队的落实。”
  1990年,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刚调整班子不久的炮团党委一班人敏锐地认识到,“五句话”总要求科学概括了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加强部队质量建设的根本依据,只要真正按照“五句话”总要求抓好落实,团队建设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几年来,他们以从严治军的狠劲、落到细处的实劲、持之以恒的韧劲和敢为人先的闯劲,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从严治军,是和平时期团队全面建设的必由之路。团里首先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严起,培养官兵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战斗作风。在炮团,从早晨起床叠被子、开窗户,到晚上就寝挂衣帽、放鞋袜,都有统一的规定;连队宿舍晴天开多少窗户、雨天开多少窗户,甚至开多大角度,都有统一要求;战士在营区内外行走都必须做到两人成列,三人成行,行路走直线,拐弯走直角;各连饲养员到猪场喂猪,都必须整队往返,人走一条线,担挑一边肩。他们还把每月20日定为“作风纪律教育日”,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一次集会看作风,一个动作看养成,一声口号看士气,一句话语看礼貌。”团政委沈俊镔深有感触地说,“就是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团队培养出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1993年,团里号召戒烟,全团官兵闻令而动,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不论职务高低,不管烟龄长短,全部把烟戒掉,被当地群众称为“云烟之乡的无烟团”。
  团党委还紧紧围绕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生成、有利于部队稳定、有利于部队全面建设的原则,大胆借鉴地方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各类人员,从团领导到普通士兵,人人都有明确的责任;每项工作,大到教育训练,思想工作,小到门窗玻璃、电灯开关及至每一棵树的管理,都责任到人,使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为助手、思想工作和安全工作队伍为骨干的基层配套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官兵参与部队全面建设的积极性,使官兵们自觉地把自己的苦与乐、荣与辱与部队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
  团队建设在短短的几年间取得了很大成绩,团党委一班人却十分清醒。他们着眼未来,把目光盯在了抢占炮兵训练制高点上。1995年,他们主动与上级机关和科研单位联系,共同研制成功了“火炮数显瞄准终端”。这一成果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快速反应能力。在1996年底成都军区组织的炮兵快速反应考核中,团炮兵群从发现目标到炮弹出膛所用时间,大大低于训练大纲规定的标准,并且发发炮弹命中目标,取得了全军区最好成绩,使部队战斗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铁军的辐射效应
  1996年初,成都军区司令员廖锡龙率领所属部队的军长、师长、旅长和团长们,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到炮团进行一个月的集训,与战士们吃住在一起。
  这只是成都军区开展向炮团学习的举措之一。在此之前,军区已两次专门发出文件,推广炮团全面建设的经验。
  有位治军甚严的师长决定考察个究竟。这天深夜两点多钟,正是夜深人静哨兵容易松懈的时候,他沿着营区把30多个哨位暗察了个遍,结果发现每名哨兵都像雕塑一样挺立在哨位上,一动不动。这位有着30年军龄的大校军官暗暗叹服。
  一个月的观察与体会,给了这些带兵人全新的感受。一个“学炮团、赶炮团”的热潮很快在成都军区部队广泛兴起,部队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这个炮团所在师受益最为直接。1993年以来,这个师其它团队的所有连长、指导员都到炮团对口学习过;这个师每年新分配来的军校毕业生,都要先集中到炮团学习一个月,再到各团上岗。1997年8月,总参谋部有关部门、成都军区和某集团军在这个师观摩两个团队的对抗演习。在规定的时间内,攻防双方所展示的过硬本领,赢得了三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都军区领导在考察了这个师的全面建设后,高兴地称赞道:“全师没有一个后进团队,整个师的发展呈现出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事实上,炮团不仅仅在部队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一个省学一个团”的事实表明,新时代的铁军在地方建设中同样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
  1994年7月的一天,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级国家机关工委及省文明办、省民政局的十几名负责同志,在省委副书记梁金泉率领下,专程来到炮团参观、考察。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炮团党委从严治军、狠抓落实的许多经验不仅在军队适用,对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也很有借鉴意义。”省委领导当即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向炮团学习的活动。
  几年来,云南省学习炮团的活动从未间断。许多单位组织人员到炮团取经;驻地周围的几个县市把炮团列为德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不少企业专程来招聘退伍老兵。一位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说:“学习炮团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加强各级党组织的作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炮团官兵更是走进了驻地曲靖市人民心中。炮团那花园式的营房、官兵们那昂扬向上的风貌都成为曲靖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驻地群众学炮团、爱炮团、想炮团,千方百计为部队解除后顾之忧。这是近年来统计出的一组数字:干部转业,100%安置满意;家属随军,100%安排工作;随军子女入托入学,100%上重点的幼儿园和学校。
  成都军区某炮团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左图:炮团官兵在进行射击演练。 冯凯旋摄(新华社稿)(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铁军是怎样铸成的——成都军区某炮团全面建设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