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戴逸在《光明日报》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座谈会上畅谈——20世纪中国史研究成就与特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3月 -> 戴逸在《光明日报》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座谈会上畅谈——20世纪中国史研究成就与特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98-03-28 00:00

戴逸在《光明日报》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座谈会上畅谈——20世纪中国史研究成就与特点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新论摘要

  戴逸在《光明日报》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座谈会上畅谈——
  20世纪中国史研究成就与特点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经历了一个变革创新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本世纪初期,中国历史学完成了由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过渡,名家辈出,著述如林,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逐渐形成。近一百年间,成就之大,收获之丰,是以前各个世纪所未曾达到过的。其成就与特点,概括地说,有这样几点:第一,进化史观风行。自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社会进化学说风靡全中国,历史学家们奉之为圭臬。进化史观的风行,使近代历史研究面貌为之一新,与传统史学明显地区别开来。各派历史学家包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陈垣、陈寅恪、胡适、钱穆、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等尽管在许多问题上观点分歧,但全都认同于进化史观,这是二十世纪历史学的一大成就与特点。第二,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入中国,运用于历史研究,这是本世纪历史学的伟大成就。唯物史观超越了进化史观,认为历史是客观过程,且有规律可循。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政治、军事、文化、地理等诸因素均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唯物史观,既区别于唯心史观——把英雄人物或思想、政治、文化视为历史的决定因素,又不同于机械唯物史观——单纯以经济因素解释历史的发展。二十世纪出现了大批以唯物史观指导研究的历史学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唯物史观更在历史学界确立了主导地位。第三,理性精神的发扬。二十世纪历史学尊重理性精神,认为历史可以用人的心智来认知、分析、论证、阐明。历史研究要实事求是,重视实证,无征不信;要依靠理性的推导、逻辑的证明、归纳的方法,而不是靠比附、臆想、感悟、信仰,不是靠超自然力量和蒙昧主义的认识方法。这种理性主义精神在乾嘉史学中已开其端,在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中得到进一步发扬。第四,开放历史观的确立。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相对隔离。近代以来,中国被卷进了世界历史的漩涡。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使先进的中国人向外学习有了可能。西方的著作、观点、方法大量地介绍到中国来。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抛弃了传统的以中国为世界中心的狭隘封闭的历史观,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整体中加以考察,对中外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开放的历史观。第五,研究内容的拓展和丰富。以往的历史学以政治史、军事史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二十世纪的历史学,开辟了多方面的研究领域,内容更加广泛,视野更加开阔,重视经济史、民族史、外交史、文化史、科技史、社会史等许多方面的研究。第六,爱国主义传统的发扬。中国历史学具有爱国主义的传统。到二十世纪,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历史学家们怀着爱国救亡的思想与激情,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记述与研究。他们歌颂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赞美那些有卓越贡献的民族英雄,提倡爱国爱乡、自立自尊的精神,鞭挞对外投降、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为鼓舞人民投身于反帝斗争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查看完整版本: [-- 戴逸在《光明日报》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座谈会上畅谈——20世纪中国史研究成就与特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