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蓬皮杜夫人的中国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3月 -> 蓬皮杜夫人的中国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果永毅 1998-03-29 00:00

蓬皮杜夫人的中国情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友谊之花

  蓬皮杜夫人的中国情
  果永毅
  法国前总统蓬皮杜,晚年拖着癌症之躯,实现了戴高乐将军和他本人的终生夙愿: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同样忍着癌症晚期的病痛,自始至终全程陪同蓬皮杜总统。访问进行得完满顺利,为中法关系史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时至今日,不少40岁以上的中国人还记得这次访问。记者日前采访了蓬皮杜总统的遗孀,已临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的克洛德·蓬皮杜夫人。
  记者应邀来到坐落于巴黎市中心卢浮宫街42号的克洛德·蓬皮杜基金会总部,乘老式铁厢电梯直达5层。走过幽暗的过廊,来到最里端的一间办公室,蓬皮杜夫人已经站在门口相迎。进得门来,透过落地玻璃窗,蓬皮杜中心大楼一览无余。室内装饰及主人服饰皆为清一色的米色,寒暄中得知这是主人偏好的色彩,象征“简朴与实际”。
  落座后,记者首先从那次著名的访问谈起。老人的思绪像开了闸的江水一泻而下。她深情地回忆道,1973年,蓬皮杜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自1964年戴高乐将军在西方世界率先承认新中国后,一位法国总统的首次访华。戴高乐将军本人晚年曾几番计划访华,但直至逝世也未能成行,遂成终生之憾。蓬皮杜作为将军的亲密朋友和继任者实现访华,具有双重意义。她说,她曾陪同丈夫正式访问过英国、美国和俄国等许多大国,但这一次因为身体不适,未能陪同前往,至今想来,仍觉十分可惜。但是,蓬皮杜访问回国后,详细地讲述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使她有亲临其境之感,至今印象极深,这又弥补了一些缺憾。稍事停顿后,老人若有所思地回忆道,她和丈夫认识中国是从保尔·克洛岱尔的诗集《认识东方》开始的。这本19世纪末出版的诗集,很客观、全面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中国,使人们对中国产生向往之情。蓬皮杜访华时,会见了毛泽东主席,为此,他感到很荣幸,因为当时很少有人能够会见这位世界伟人。会见是在朴实、亲切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周恩来总理一直在座。蓬皮杜总统对周恩来总理印象十分深刻。因为,尽管政务繁忙,周恩来总理还是从北京到外地,一直陪伴着蓬皮杜总统,而且对他体贴入微,令他十分感动。蓬皮杜总统后来不只对一个人说过,周恩来是他所见过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印象最深的一位。
  谈起她本人的两次访华,蓬皮杜夫人更是兴致盎然。那是在1983年和1988年,她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进行的两次访问。她说,回想起蓬皮杜访华时享有的接待规格,使她感到,她受到了近乎国家首脑的礼遇。更令她感动的是,时隔多年,中国人民对蓬皮杜总统的访问仍然记忆犹新。从古老而宏伟的北京、欣欣向荣的上海、迷人的长江三峡,直至美甲天下的桂林,她几乎遍访了中国。所到之地,处处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曾对她说,她在中国广为人知。她简直不敢相信,在一个12亿人口的国度里,能够“广为人知”!访问中,她感到中国人与法国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乐天达观、富有幽默感、拥有举世闻名的美食文化……然而,也有不同之处,中国人比法国人庄重、认真。她认为,可能是由于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佛教使中国人待人温和有礼,富有同情心。儒学与道教则教导中国人处世不惊,泰然自若。她衷心地希望中国年轻一代人能够继承这些传统美德。因为这是令人赞美的中华文明的精华之所在,对各国人民都是有教益的。
  夫人的第二次访华,已经过去10年了。其间,许多从中国访问归来的朋友常常对她谈起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最近,她又一次接到了蔡大使转达的中国政府的访华邀请,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表示,第三次访华将于今年9月成行。她期望在法中友谊的长途中继续跋涉,以完成蓬皮杜总统和她本人的未竟事业。


查看完整版本: [-- 蓬皮杜夫人的中国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