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巴西的新电影运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3月 -> 巴西的新电影运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志华 1998-03-29 00:00

巴西的新电影运动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国际影坛

  巴西的新电影运动
  吴志华
  第四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2月22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落下帷幕,巴西影片《巴西的中心》在300多部风格各异的外国新影片中一鸣惊人,夺走了最佳故事片奖——金熊奖。在这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的巴西著名演员费·蒙特内格罗摘走了最佳女演员的桂冠。消息传到巴西,影视界一片欢腾,这是继巴西影片《诺言的代价》在1992年获得戛纳节金棕榈奖之后,又一部国产影片登上世界领奖台。《巴西的中心》导演萨勒说:“它表明巴西国产影片正在恢复昔日的辉煌,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重视和好评。”
  《巴西的中心》由若奥·卡内罗编剧,讲叙了一位退休妇女与一位寻找父亲的儿童之间的故事。女教师朵拉退休后,生活艰苦,只好天天到里约热内卢火车站,为那些目不识丁的进城打工者代写书信,赚钱维持生活。一天,一位叫若苏埃的儿童,在母亲的带领下来找朵拉,请求她代写一封信给从未见过面的父亲。信中流露了孩子对生身父亲的思念之情。朵拉对孩子的处境深为同情。没想到,几天后,若苏埃的母亲便在一场车祸中身亡。朵拉决定带着孤苦伶丁的若苏埃离开繁华的城市,千里迢迢地到巴西内地去寻找孩子的父亲。一路上,两人相依为命,抱着对未来新生活的希望,不停地在寻找、寻找。影片将里约火车站称为“巴西的中心”,因为它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来来往往的民工都要经过这里,同时它也是集中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中心地带。
  费·蒙特内格罗在影片中扮演了退休教师朵拉。她说,影片的故事情节简洁,然而,所表现的人类情感却非常丰富。导演萨勒也说,“影片的中心思想是表现朵拉的人格。巴西的中心是城市生活。城市生活表面上五光十色,喧闹繁荣,然而,实际上生活的背后却是人际感情的淡漠化。朵拉带着若苏埃长途跋涉,到内地农村去寻找父亲,实际上是在寻找生活中的家庭温情。影片通过朵拉和若苏埃这样一对年龄、性格反差很大的陌生同路人,能够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揭示出人类需要家庭的温情和需要相互帮助的同情心。”
  萨勒今年41岁,是一位年轻导演,他曾拍摄了故事片《外国人的土地》和《伟大的艺术》以及多部纪录片。拍摄纪录片的经历对他拍好《巴西的中心》有很大的帮助。他说,在选择实地拍摄场景时费了很大的功夫。因为,“作为纪录片的导演,我学会了如何尊重现实,我不愿为图方便而随意改变表现影片现实的场景”。影片是在距累西腓市270公里的一个小镇上拍摄的,以便展现巴西东北部典型的农村场景,那里旱情严重,土地荒漠,灾民流离。导演通过城市与农村生活的对比,揭示了当地农民对生活的执著,对土地的希望,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生活贫困的无奈。正因为这样,《巴西的中心》一片所反映的现代巴西都市和乡村的风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这在巴西电影中是不多见的。
  蒙特内格罗是一位演技丰富的老演员,在巴西影视界享有“电影皇后”的美称。她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出演了上百部的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如今68岁高龄的她,仍然活跃在影视界,常常是话剧、电视剧和电影同时开拍。她说,“朵拉是巴西电影中很少出现的人物形象。她是在社会体制下被遗弃的老妇人。然而,她具有典型的巴西人气质,性格活泼、无拘无束。”蒙特内格罗恰如其分地把握了人物特定的内在性格和丰富的感情世界,使影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主题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
  扮演若苏埃的小演员维尼修斯年仅9岁,初出茅庐,就与著名老演员联袂出演,对稚气未脱的维尼修斯来说,是很难的。导演萨勒说,维尼修斯是从1500名候选儿童演员中选中的。他聪明伶俐,加上蒙特内格罗的指点,成功地扮演了若苏埃。一老一少配合默契,使影片格外动人。
  《巴西的中心》获国际电影奖是巴西电影创作改革后的成果。政府的音像法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大力促进了社会各界对电影创作和生产的支持。电影工作者也开始跳出过去着意暴露和渲染暴力、色情、吸毒等社会问题,偏重商业利润而忽视作品思想内容的窠臼,将笔触转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反映人们寻求正义、积极向上和炽烈的情感,因而使电影创作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内涵。继1996年《四人行》一片获奥斯卡提名奖后,巴西新电影《绑架美国大使》又入选参与今年奥斯卡奖的竞争。面对巴西影片接二连三在国际影坛获得好评,巴西著名导演卡卡·迪埃戈斯和沃特·利马指出,“巴西电影正步入繁荣时期”,它表明“只有生产高质量的影片才能获奖,才能赢得观众”。


查看完整版本: [-- 巴西的新电影运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