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人才流动机遇多——三谈技术进步与就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3月 -> 人才流动机遇多——三谈技术进步与就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丁刚 1998-03-30 00:00

人才流动机遇多——三谈技术进步与就业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人才流动机遇多
  ——三谈技术进步与就业
  丁刚
  《环球时报》曾刊登一篇文章,说法国一位专家虽然颇有建树,却不能在法国继续工作,只好转移到美国去做研究。原因是这位专家已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只能下岗。笔者不止一次地听到欧盟官员和驻布鲁塞尔的同行们谈起这件事。他们再三引此为例,无非是想说明,呆板的欧洲劳动力市场已无法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就业市场。那种铁饭碗式的封闭的劳动力市场显然已成为技术进步的障碍。新的市场准则应该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能够有利于人才流动、区域平衡和资本转移。它一方面使就业者更容易更换工作,另一方面也能给就业者形成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欧盟的劳动力市场在这个方面显然落后于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尔德斯坦认为,欧美劳动力市场不同点有三个:一是美国就业人口流动性强,劳动力会很快迁离失业率高的地区,而欧洲国家往往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很难形成同样的流动性;二是美国的工资体制灵活,收入水平可随着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变化,各地区工资差别要比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工资差别小得多;三是如果美国某一地区就业者平均收入降低时,联邦政府对个人和企业征税也大幅度减少,而欧洲的税收制度却十分死板,失业保险又过于慷慨。
  不少欧盟专家认为,欧洲改变旧的体制首先在于走出观念的误区。在就业问题上许多人以为一个越灵活、越开放、劳动力流动越方便的就业体制越会造成失业率升高。事实并非如此。德国麦克金塞研究所主任法斯本德说,造成德国失业率高的原因中有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政府希望对社会更加负责的政策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社会福利政策有时不仅不能改善就业,反而会使失业增加。《欧洲人》报社论针对法国提出的每周35小时工作制指出,没有雇主愿意在一个每周工作35小时的国家里多雇工人。就业者工作时间短意味着雇主的付出更多,到头来只会减少工作岗位。
  西欧国家就业体制造成的最突出问题是,由于过于偏重保护失业者,而不能激励就业者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觉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因此,它在救济了失业者的同时却使他们失去了再就业的能力。与欧洲相比,美国就业者的稳定性要差得多,但美国的失业率却比欧洲低。美国《金钱》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1/3的美国人相信,如果失去工作,最多只要一个月就可以找到与原来同样好的工作。欧洲的失业者很少有人具有如此信心。原因何在?《国际先驱论坛报》的分析认为,美国人的压力大,他们不像欧洲人那样可以享受高福利,高枕无忧。他们担心金融市场的风险,担心被老板“炒鱿鱼”,正是这些担心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因国情不同,政策的调整也会不同,西欧国家很难完全照搬美国的体制。近年来,不少西欧国家在调整劳动力市场时正在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路子。比如荷兰,政府根据固定工作岗位减少,临时工作岗位增加这一趋势,着力发展临时就业市场,在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临时就业,形成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把临时就业者纳入全民保险体系。再如,欧盟已制定了一些政策,拟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失业者自己创造岗位,包括提供优惠风险贷款帮助失业者开办小企业;资助求职者在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和部门中寻找就业机会等。
  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牵扯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与福利、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只有把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与相关领域的改革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技术进步的就业体制。


查看完整版本: [-- 人才流动机遇多——三谈技术进步与就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