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天象轨迹——记山东天象集团公司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5月 -> 天象轨迹——记山东天象集团公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建东 陈波 1998-05-30 00:00

天象轨迹——记山东天象集团公司

第6版(农村经济)
专栏:企业风采

  天象轨迹
  ——记山东天象集团公司
  张建东 陈波
  近几年来,在国际铅笔市场上杀出一匹“黑马”,其产品质量和产量位居中国同行业之首,成为全国铅笔行业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企业,产品出口量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她就是山东天象集团公司。
  起步于1978年的天象集团公司,下辖青岛天象石墨有限公司、青岛普乐斯铅笔有限公司、青岛普乐斯文具配件有限公司、青岛普乐斯纸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合资企业,是集石墨、铅笔、铅芯、包装等生产、研制、开发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二档企业。现在集团总资产达1.3亿元。
  天象公司的前身是一个小型的石墨开采企业,职工不足百人,固定资产不足40万元,不仅没利润,还欠债达40多万元,经营岌岌可危。1978年,年富力强的周吉庆临危受命,带着铺盖上任了。
  周吉庆上任后,对症下药,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入手,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健全了科学的管理体系,使每个工序都有章可循,时间不长,企业的面貌就大为改观,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迈上了希望的大道。
  “没有现代科技的装备,企业只能是倒闭的命运。”这是周吉庆常说的一句话。他们不惜巨资,先后从国外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墨提碳处理设备振磨机,取代了原来的球磨机,使石墨质量提高了10个碳位,粒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石墨产品上了一个新档次;投资5万美元从日本引进具有一流水平的铅笔芯检验设备;从韩国进口了生产热转印和无色印花等高档礼品铅笔的设备;1997年,他们又兴建了集团公司中心化验和试验楼。投资购进了4台达国际水平的石墨铅笔检测仪器,在质量检测方面达到了国际标准。
  一路艰辛一路歌。10多年过去了,他们发挥石墨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把单一的小型开采企业发展成为矿业开采、选矿加工、质量提纯和石墨制品生产的综合性企业。
  周吉庆深刻认识到:企业要迅速发展壮大,唯一的出路就是依托资源优势,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参与国际大交换。
  一个乡镇企业,怎样参与国际市场?周吉庆找到一条“借水行舟”的路子:引进外资,改造设备,实现企业初步的升档扩能。1988年,他们首先与日本东商株式会社签订了三条石墨补偿贸易协议,引进外资150多万美元,用于矿区的建设和设备的更新改造,使中高碳石墨的年生产能力扩大到1.4万吨以上,石墨的质量、粒度分级、粉碎加工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产品由单一品种发展到4大系列150多个品种,漂洋过海,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较高的声誉。
  由于设备先进、科技水平高、管理严格,天象生产的“文林”牌铅笔各项技术标准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畅销近40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5月,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文具产品博览会上,他们生产的十二色芯,经德国一家色芯检验权威厂家认证为“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与世界上的名牌铅笔相媲美”。随后,日本、韩国、英国、德国等国际大公司纷纷前来,与他们签订合资开发细铅笔、纸杆铅笔、水溶铅笔等高档产品项目。
  天象人并没有陶醉和满足,1993年,再次与香港普乐斯公司合作,投资200多万美元,兼并了平度市官庄镇的两个亏损企业,成立了青岛普乐斯文具配件有限公司和青岛普乐斯纸制品有限公司,成为铅笔生产对外加工服务的配套企业。到1995年,天象集团形成了从铅笔原料加工到铅笔的成品生产,再到包装服务的一条龙生产格局,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他们生产的“天象牌”石墨和“文林牌”铅笔双双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


查看完整版本: [-- 天象轨迹——记山东天象集团公司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