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新的挑战 新的机遇——吴季松、杨学山谈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5月 -> 新的挑战 新的机遇——吴季松、杨学山谈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高晓明 王义堂 1998-05-31 00:00

新的挑战 新的机遇——吴季松、杨学山谈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
专栏:视点(八)

  新的挑战 新的机遇
  ——吴季松、杨学山谈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
  光明日报记者 高晓明 本报记者 王义堂
  编者按: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深刻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知识经济是什么,它离我们还有多远,它将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它的到来?为此,记者走访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研究室主任吴季松、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杨学山。
  问:知识经济是实实在在的历史潮流,还是一些人杜撰的新名词,它的内涵、历史发展和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知识经济,就是讲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因此,它更确切的提法应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不是指产业结构中,知识产业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或更多,也不是说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是发展知识产业。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在于:当代世界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和知识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和信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已经超过了资本和自然资源。
  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早在1912年,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索罗指出,1909年到1949年,美国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技术进步占了87.5%,劳动和资本的贡献只占12.5%。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发表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详细地分析和论证了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进入90年代,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的经济,它的特点是:
  (1)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传统工业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都是单一地、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而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建筑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用之不竭的基础上,甚至以向自然掠夺为目的。这不能不说是技术与科学分离的悲剧。而高技术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几近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把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科学全面的认识。因此高技术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如信息科学技术的软件、生命科学技术的基因工程对资源的耗费与传统技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资产投入无形化。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传统工业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则是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当然知识经济也需要资金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甚至是风险资金投入,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知识、智力的投入,它就不是高技术产业。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许多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无形资产的升值也将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拥有更多知识的人获得高报酬的工作增多,知识强国的产出增加。
  (3)世界经济一体化。
  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知识经济依靠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显然是依靠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较之以前钢铁、机械和纺织等产业不同,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芯片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纤技术、激光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经济决策知识化。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美国政府自1992年就接连提出“全国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技术经济导向政策,对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了巨大作用。如汽车产业不是在世界市场的价格竞争中消极等待,而是由政府引导大公司向传统汽车注入高技术,又夺回了世界汽车王国的宝座。
  问:人们在谈论知识经济的同时,总要谈到信息经济。请谈谈信息经济的来源和它的发展前景。
  答:和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样,信息经济、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这些概念和全球信息化热潮,来源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信息的急剧增长。
  对信息经济和信息化而言,信息技术革命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到目前为止,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种技术像信息技术一样发展得那么快,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如此深刻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领域,有一个18个月性能翻一番,价格基本略有下降的“摩尔定理”。这种进展已经持续了30年以上,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以这个速度发展。例如,作为衡量信息技术性能的最关键的指标,计算机系统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的机器成本,1991年是238美元,1997年只需3.42美元。
  计算机50年代开始军事、科学、商务应用,60年代至70年代,是以主机为核心的应用,80年代,微机使应用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90年代,进入网络计算时代。面向21世纪,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将使网络应用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最主要的不是其本身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加快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得到提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支持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日益重要,形成了信息经济域的概念,信息经济域日益扩大,形成了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概念。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的定义,信息经济域由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构成,第一信息部门是指以信息的处理传输使用为主的行业和生产信息设备的行业,第二信息部门是指非第一信息部门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中主要从事信息工作的部分。
  根据统计,本世纪70年代前期,美国信息经济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首次超过50%,当前约占78%,发达国家约占50%—75%,中等收入国家约占35%—50%,低收入国家小于35%。有人预测到2020年,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不超过2%,制造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2%左右,信息经济域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将超过90%。
  根据上述分析,说明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促进现代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这个历史潮流的象征。
  1991年,美国现副总统戈尔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4年9月,进一步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即NII,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信息化热潮。NII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设高性能的网络,将分散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连接起来,为生产、研究和开发、教育、管理、市场、服务、生活提供丰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说明这个战略是成功的。
  1995年在比利时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第一次举行了“全球信息社会”会议。1996年在南非举办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会议,成立了民间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延伸,既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试图保持其领先位置的战略举措。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本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或信息社会、国家信息化)计划,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电信市场开放、建设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如第二代INTERNET)、加快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主要的趋势。
  问: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可以说是同根同源同方向的。
  同根是指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都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基础。有趣的是,研究知识经济的将信息定义为知识的子集,研究信息经济的则反之,视知识为信息的子集。这也证明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是同根的。
  同源是指推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发生和发展的都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由知识经济发展起来的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与由信息经济发展起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国家信息化,其技术起点,都是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
  同方向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依然保持同根同源的伴生关系;其二是指目的相同,都是通过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也有区别的一面。从产业的角度看,知识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经济域是信息经济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看,知识经济比信息经济要求更高的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可以说知识经济是在信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产生的新的阶段。
  问:我们怎样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挑战?
  答: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有效的行动,否则机遇将离我们而去。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把它作为面向21世纪的基本国策。应该把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制定各级公务员和办事员信息技术应用教育和考核制度,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参加工作的基本技能。
  全方位促进网络应用。90年代开始,计算机应用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就是计算机”,离开网络,就不可能实现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带来的巨大优越性。90年代初开始风靡全球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惊人的发展速度说明了这一点。只有联在网上,才能实现与地理距离无关的实时信息交流,才能获取网上的近乎无限的信息内容,才能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家庭购物、家庭工作等信息化带来的益处。目前,中国计算机普及率很低,联网率更低。有许多因素影响联网使用。国家必须制定政策,鼓励用户上网,扶持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发展。
  狠抓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健全企业创新体制。扎扎实实、全方位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信息化是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应该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信息化;用优惠政策扶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技术创新。
  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建设高性能政府信息网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提高政府透明度,为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创造物质条件。
  政府规划并引导适合市场机制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建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连接销售、金融机构、生产企业、物流和运输业的高性能流通信息网络;二是建设高质量的行业供求信息网络,并通过先进的网络系统使每一个生产和流通企业能得到这些信息。
  改造国家创新体系,使产学研用的结合在技术和机制两个方面得到保障。


查看完整版本: [-- 新的挑战 新的机遇——吴季松、杨学山谈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