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无锡米市”的变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11月 -> “无锡米市”的变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魏文华 1954-11-29 00:00

“无锡米市”的变迁

第2版()
专栏:

“无锡米市”的变迁
新华社记者徐文 魏文华
无锡市是太湖流域丰饶粮产区的粮食集散地,一向以“四大米市之一”著称全国。现在,在塘河沿岸,特别是北塘、三里桥、黄泥桥一带,还可以看到墙壁上残存着的某某粮行或某某堆栈等字样。这些残迹明显地表露着这个“米市”的变迁。
远在六十多年前,满清光绪年间,无锡市就成了封建皇室的漕粮站。封建皇室从附近各地搜括来的“漕粮”都集中在这里交、卸,然后经运河运到北京去。无锡市的粮食业每年平均承办漕粮一百多万石。一九零二年,沪宁铁路通车以后,无锡市水陆交通发达,封建皇室便进一步把这个城市作为搜括民脂民膏的据点,各地客商也到这里来贩运粮食。这时无锡市粮食业发展到一百三十多家,并相继建造了大规模的仓库和机砻碾米厂,粮食仓库储存量达四百万担左右。从那时起,这个城市就以“无锡米市”著称全国。
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通货恶性膨胀,货币一再贬值,人心重物轻币,这个“米市”又成了资产阶级投机倒把的堡垒。一九四八年,粮行一度激增到三百多家。人们把这些投机倒把的资本家叫做“米蛀虫”。那时,无锡市全年吞吐粮食达五、六百万石。塘河沿岸粮行林立,河道经常为粮船阻塞。“米蛀虫”们操纵了整个粮食市场,他们要买进粮食时,首先抛出一批粮食,把市场价格压低后再大量买进;要卖出时,就先买进一批,使市场粮价跃涨后再大量卖出。市场上的米价经常动荡不定,市民称之为“回头三市”。人力车工人拉乘客,得先拿车钱买成米,然后再送乘客去目的地,要不然,原可买一升米的车钱,等把乘客拉到目的地后就买不到一升米了。那时全市缺粮人口达五万多人,这些人就是“米蛀虫”剥削的对象。特别是每到年终,“米蛀虫”在粮食市场掀起风浪,带动其他商品也都涨价,市民的生活就更难过。人民形容这时的物价说:过了腊月半,河水涨三成。奸商却把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的市场称为“穷汉市”,把这时候的买卖叫做“杀穷鬼”。劳动人民恨透了“米蛀虫”,他们说:碰上“米蛀虫”就得脱落一层皮。一九四七年,无锡市的饥民曾哄抢过囤粮不卖的奸商的粮仓。
解放后,国营商业领导着市场,物价稳定了。特别是粮食统购统销以后,国家取缔了粮食自由市场,改造了私营粮商。全市按照居民分布情况,设立一百多个粮食供应点,在工人住宅区和劳动人民住宅区,都分别增设了粮食零售处,充分供应人民食粮。人力车工人潘九里说:“现在拉车回来,把水烧开了再买米都不迟。”今年夏季多雨,市内部分地区一度被水淹,人民政府就组织粮食代销店和经销店照常供应市民。五区群众感动地说:过去水涨一寸,物价跃涨三次,今年却粮价平稳如常。有人说:“要是往年遭了水淹,粮食只有‘大肚皮’吃得起,劳动人民哪还有粮食吃。”分布在全市的粮食加工厂,现在也正为人民而忙碌着。最近各加工厂加工的新香粳米,已开始源源运往上海和华北、东北等地区的工业城市。现在的无锡市正担负着旺季城乡物资交流的任务。它通过河道、铁路和公路联系着富饶的太湖流域二百多个市、县、城镇和许多乡村,每天有成千上万吨的物资由乡村运到这个城市,或由城市运往乡村。曾经是封建皇室掠夺人民的据点和“米蛀虫”投机倒把的堡垒的无锡市,现在已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城市。


查看完整版本: [-- “无锡米市”的变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