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永恒的情结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6月 -> 永恒的情结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于廷 1998-06-30 00:00

永恒的情结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永恒的情结
  于廷
  多少年过去了,一些事情一直萦回在心头,仿佛发生在昨天似的。记得上高小的时候,语文课里讲都德的《最后一课》。终日贪玩、不好学习的法国小孩在课堂上,突然听到老师沉重宣布:明天德国占领军就要改授德语,今天我们学的法语是最后一课。他几乎震蒙了,这才发现过去不经意的是如此地重要,如此地须臾不可分离,如今却要被强制地撕扯开了。热爱祖国的圣洁感情使他愧悔无已。当时我们对这个远隔万里的同龄人是多么同情啊!稍为大一点时读外国小说,有一篇讲一个意大利的流浪少年,偷偷钻上某外国轮船准备远航。他蜷伏在舱房角落里,在似睡非睡中,猛然听见两个外国人正在用脏言秽语谈论他的祖国,顿时热血沸腾,抄起身边的罐头盒子就朝他们掷去。这位爱国情深的意大利少年的形象,从此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人们的爱国情怀,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有的,当然随着年事的增长、学识程度的提高,也会变得更明确、更自觉、更丰富、更深沉。诗人常把祖国称作母亲。我们在童稚时代,不正是由爱父母推及到爱他们所依恋的一切,包括家庭、乡土、人情、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直至养育、卫护他们和乡亲的整个国家。爱祖国是爱父母、爱乡亲、爱故土的扩大,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发展。一年前赢得“九七迎回归全港中小学文学美术创作比赛”初中组新诗冠军的张晓宇同学,在诗中写道:“在蔚蓝的天上,有一朵飘逸的白云,云儿飘呀飘,飘不出蓝天的怀抱。在无际的海面,有条孤独的船只,船儿摇呀摇,摇不离广阔的大海。”他把香港和祖国密不可分的关系表现得很形象、很优美,引人遐思。其实,这里也应该理解成是描绘个人同整个祖国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辽阔的中华大地,我们生于斯,作于斯,世代繁衍于斯,怎么可以脱离她的怀抱呢?即使是那些出于生计,飘泊海外,寄居异国的侨胞,故乡的一山一水,祖国的一举一动,也总是在他们心头激起阵阵涟漪,并为之魂牵梦绕。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一周年了,但中英交接时刻的那动人一幕,仍深深激动着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遍布世界的千万侨胞,这都是炽热神圣的爱国感情在起作用。世界各国人民也因此更加敬重我们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
  当然,爱国的情感不应该只是一种本能。它需要从直感上升到理智,感情的烧灼要靠理性的认识去提供源源不竭的薪火。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高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何等地坚定不移。他以一个政治家的睿智、文学家的激情,深刻思考处于忧患中的国家的命运,对苦难的人民引起锥心之疼。他的这一切永远感动和激励后人。强烈的爱国主义,将使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奋发图强,不屈不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使整个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儿女始终倾心祖国母亲,无限感谢她的哺育,决心把最美好的一切奉献于她。这是我们永恒的情结。


查看完整版本: [-- 永恒的情结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