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8年06月 ->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施汉荣 1998-06-30 00:00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第10版(理论)
专栏: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施汉荣
  内容提要:●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的伟大实践,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胜利,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中央为保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真正落实,坚持不干预香港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事实使一些不相信中国、不相信特区的人惊叹“想不到北京真的不干预”。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香港保持了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保持了港元汇价。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正在为回归后的香港孕育着、创造着新的价值,不断提高香港的地位和作用。
  ●港人怎么治港?香港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知道了,看见了。
  ●“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的伟大实践,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胜利,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以“一国两制”方式和平收回香港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正式、全面实施,始于1997年7月1日。然而,这个伟大构想见诸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早就开始了。它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首先用之于解决香港问题。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我国政府同英国政府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谈判,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接着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又在过渡时期进行了艰巨、浩繁的筹建特区的工程。经过十多年努力,香港、祖国内地和海外的爱国、爱港人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终于汇集成为一个彪炳史册的巨大成果———以“一国两制”方式和平收回香港,顺利恢复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把香港带进了港人治港的新纪元。
  人们不会忘记,1997年7月1日零时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举行的全世界瞩目的政权交接仪式的盛况,迄今仍在谈论这件世纪大事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国际意义和理论意义。这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长期坚持的爱国正义斗争的历史性胜利,是“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第一号捷报,是我国和平统一征途上第一站的胜利,将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产生重大影响,为全国统一、振兴中华的千秋功业作出巨大贡献。
  同时,这是我们所处的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一项奇迹。昔日老殖民主义者用“武力+毒品”(炮舰和鸦片)侵占香港,掠夺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制造了一次“历史的错误”;今天,社会主义中国用“和平+智慧”(和平谈判和极具创意的“一国两制”)收回香港,从而纠正了这一“历史的错误”,解决了中英一百多年的历史悬案,改善中英关系,并为解决历史遗留的一些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这反映了中国人民宽广的胸怀和极高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制度上和理论上看,“一国两制”是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制度联合、统一在一个主权国家之内。在我国主体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二者长期并存、共同发展。这个由中国人提出的新理念,在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个当代最重要的问题上,大胆突破了传统观念,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最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香港的实践已初步证明,这个创新很有成效。
  坚持不干预香港内部事务
  在正式实施“一国两制”的第一年中,港人满意、同时获得国际公认的,是中央为保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真正落实,坚持不干预香港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中央派出的机构和驻港部队,以及中央各部和各省、市、自治区都严格依法办事,对特区工作积极支持而不加干预。原先香港、海外有许多人对“北京是否干预”问题,疑虑甚多;有人以“是否受干预”当作香港日后成败的标准。有人要在“鸡蛋里找骨头”,准备做反华文章。前来采访政权移交仪式的某通讯社的记者,听一位在港的人士说,7月1日零时移交仪式一过,他就会被捕。记者于是和他紧紧联系,跟踪着他。可是零时过了,交接仪式完了,特区正式成立了,市民生活如常。“大新闻”写不出来了,那位记者只好失望归去。这一年来,诸如此类的故事多得很。事实使一些不相信中国、不相信特区的人惊叹“想不到北京真的不干预”。
  1998年4月2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的有关香港问题的年度报告,序言中有这样一些话: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中央政府干涉了当地事务。香港的公务员系统仍然是独立的。一些高级官员——包括那些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持批评态度的官员——得以留任。香港继续发挥着一个地区金融中心的作用,积极参与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努力。香港的新闻界依旧是自由的。中国大陆的公司和任何其他公司一样要服从法律和严密的监督,法治和独立的司法系统以及香港自由开放社会的各种保障依然存在。
  建立“港人治港”的政治架构
  香港广大永久性居民以当家作主精神,遵循“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规定,已成功地建立一个适应香港社会的政治架构。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在基本法铺设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新的政治架构充分体现了国家主权:以我国人大制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取代港英据以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英王制诰》、《王室训令》及殖民地条例等;由港人推选、中央任命的行政长官取代由英女皇任命的港督;由港人依法选举产生的临时立法会取代港英的立法局,并于1998年依基本法规定选举第一届立法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取代驻港英军……同时消除了原港英政治制度中的其他殖民主义因素。
  新的政治架构按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规定,保留了原有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三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原来行之有效的许多方针政策都不变。市民依法享有的自由、权利比回归前有增无减。公务员制度不变,符合基本法条件的高级官员都获得留任。
  由于港英方面在回归前破坏了政制“直通车”而不得不设立的临时立法会,其最大功能是填补了回归过渡期间的法律真空,制定为保证特区顺利建立和运作所必不可少的法律。在它成立后的十六个月内,通过了五十多条法例,其中如公安和社团条例的修订,入境条例的修订,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的完成等,都涉及香港社会的多个领域,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作。临立会对政府的监察也起了重要作用。
  1998年5月,举行特区第一届立法会选举。这次选举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人大“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进行。选举制度由特区自行决定。整个选举自始至终在公开、公平、廉洁的原则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分区直选当天整日阴雨,时而大风,时而暴雨,有的投票站甚至被水浸了,而投票率高达53.29%,投票人数达一百四十八点九万人,均创香港有选举以来的最高纪录,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主人翁精神和支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信心和决心。
  特区司法系统运作正常,独立地履行其职责。依法判决了临立会法律地位问题、无证儿童居留权问题等,彰显了法治精神,维护了政局和社会的安定。
  面临“经济地震”,港人迎难而上
  港人登上治港舞台以来,在经济上碰到两大难题。一是来自外部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被形容为“第九级的经济大地震”;二是港英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隐患逐渐暴露出来。大隐患表现为,长期推行高地价政策引起的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地产业的超速膨胀)以及楼市、股市的泡沫式繁荣。经风暴一冲,经济结构的深层毛病加速暴露,提早进入了调整期。再加上多次天灾袭来,“港人治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1997年三四季度,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到香港。炒家曾大量抛售港元,冲击港元汇价及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来势凶猛。特区政府基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大量的外汇储备,沉着坚定地予以反击。金融当局按金融市场的规则采取断然措施,包括抛售美元、吸纳港元,收紧银根,禁止和惩罚大量超额贷出港元供炒家抛空的银行,使银行同业拆息急升,炒家炒作困难,成本提高,难获利或少获利,知难而退。如是者反复几次,保持了港元汇价基本稳定,联系汇率制屹立不倒。
  这是港人治港在经济战线上的一大战果。保住了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保住了港元汇价,就是保住了香港货币、金融和经济的基础,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港元稳定,正如人民币不贬值一样,使得香港如同祖国内地一样成为亚洲金融风暴的挡风墙,有利于阻止风暴引起的骨牌效应。这不仅对香港本身,对中国内地、对亚洲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
  但是,为了捍卫联系汇率而扯高了利率后,影响到股市大跌,楼价下滑,一些市民受损;有些行业(如旅游、地产、零售等)不景气;银行收紧信贷,工商业户经营困难,已有一些商号清盘、裁员,失业增加;第一季度经济出现了2%的负增长。困难之大,不容忽视。
  特区官员认为,目前香港正处在经济调整期,同时外围国家、地区的金融、经济困境尚未过去,“经济地震”尚有“余震”,香港难以独善其身,估计还有一段较艰难的日子。但又不应失去信心,因为香港有强大的祖国作后盾,又有抵御“经济地震”的基础和机制,有健全的货币、金融、经济体系,其坚实的根基并未受损。据世界经济论坛今年6月2日公布的调查材料,香港的竞争力水平在受调查的五十三个国家和地区中排行第二,仅低于新加坡,而高于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台湾地区。
  特区政府正在利用自己的优势,针对经济调整期间出现的难题,提出中期、短期政策措施,以纾解民困;同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最近选出的第一届立法会的候任议员,共商经济、民生大计,同舟共济,迎难而上。邓小平曾经指出,香港人一定能够管好香港。相信经过调整之后,香港经济必定会较快复苏,而且会更加强劲。
  “一国两制”孕育着香港的新价值
  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1997年8月26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全球华商大会上发表了题为《香港的价值》的重要演说。其中谈到,“香港的新价值就体现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之中。”这句话说得很深刻,很有见地。实际情况的确是这样,“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正在为回归后的香港孕育着、创造着新的价值,不断提高香港的地位和作用。换言之,“一国两制”使中国香港“增值”了。
  法律、政治地位根本改变,并显著提高。过去一百多年,香港被英国统治,处于屈辱地位。回归后祖国恢复行使主权,成立史无前例的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港人从此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当家作主,扬眉吐气,自治自强。
  在国内外的地位提升。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依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一国两制”的体制使香港处于特殊的地位。
  香港分享了祖国作为一个新兴世界大国应有的权利和尊严。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崇高地位,香港在国际上受到更多的关注,地位更高了,活动空间更广了。
  对祖国建设和统一的作用增大。在“一国两制”下,两地、两制矛盾更易于协调,互补互利更有效,出现了“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这样一种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局面。从香港方面看,支援内地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无疑是加重了,需要作出更大努力。而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和平共处、互相促进原则下,将帮助香港的资本主义继续健康发展,把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尽量吸收、运用,进而改造成更便于内地借鉴的有益经验。
  无可否认,香港回归对台湾已经产生和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除了激发台湾同胞的民族感情之外,“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成功实践的生动事例,使得台湾当局散布的对“一国两制”的种种污蔑,不攻自破。港人怎么治港?香港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特别是到过香港的)知道了,看见了。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对于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加速实现“三通”及祖国和平统一,将发挥更大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可行的。“中国香港”的经验告诉世人:一国之内,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实践将进一步证明,“一国两制”确实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查看完整版本: [--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