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载歌载舞唱“史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1月 -> 载歌载舞唱“史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彭加瑾 1999-01-29 00:00

载歌载舞唱“史诗”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载歌载舞唱“史诗”
  彭加瑾
  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晚会《美丽的壮锦》,立意高远,思路开阔。以宏大的气势,缤纷的色彩,精彩的歌舞,展示了八桂大地所走过的辉煌的历程。像是一部壮美的“史诗”,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的深厚的伟力,和时代的天翻地覆的变迁。
  这种“史诗”的意识与追求首先体现在结构上。艺术家们以“序”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关于“金凤凰”美丽神奇的传说世界。也正是以此出发,艺术家们向我们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广西的骄傲与迷人的美。如果说第一部分的《铜鼓壮山河》更多地显示了广西人宏大壮阔、英勇豪迈的气概声势的美的话;那么,它的第二部分《绣球寄情怀》则更多显示了广西人民丰沛、友善、多情的美;而它的第三部分《珍珠映未来》则更多显示了广西人民自信、乐观、开放的美。站在纵向的时间轴线上,看到一个新广西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广西近年来建设成就的介绍与歌舞节目融会在了一起,共同塑造了一个大写的“广西人”的形象。晚会的“尾声”依然落在“金凤凰”的故事。但现在,它的重音落在了母亲自豪、自信地宣称,“凤凰它那金色的翅膀,化作一幅美丽的壮锦,铺在我们广西的大地上”了。这种乐观与自信,正是晚会情绪所能达到的高潮与顶点。
  如果说一系列的歌舞节目更多地体现出了艺术的审美内容,那么,一系列穿插的访谈的内容,则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如果说“铜鼓”、“绣球”、“珍珠”等物象更多地体现了地域文化与历史传统的特色和可贵的话,那么,芭蕾舞、青春劲舞、配乐诗朗诵等则充分展现了新艺术的现代的美,其中对于《刘三姐》的双人芭蕾舞的陌生化处理,更给了我们极为惊喜的艺术享受与意味深长的启示。传统艺术的可发展性,正是它永葆活力的顽强生命力的体现。看完这台晚会,也许我们很难记住具体的一个个的节目,但无论如何,我们忘不了通过它们而刻画在脑海中的“广西人”的形象了。他们富有理想激情,他们勤劳而聪慧,他们珍视自身的历史与传统;但他们决不狭隘与保守,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是不断地建设、奋斗与进步,这正是这台晚会的底蕴,也是其成功之所在。


查看完整版本: [-- 载歌载舞唱“史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