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拍卖业——在喧闹中反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1月 -> 拍卖业——在喧闹中反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木心 1999-01-29 00:00

拍卖业——在喧闹中反省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文化观潮

  拍卖业——在喧闹中反省
  木心
  艺术品拍卖行过多、过滥,影响市场有序的发展,给已有的拍卖行带来很大压力。1997年以前北京有艺术品拍卖公司五家,全国在四十家之内。1997年以后北京突增至二十九家。全国到底有多少就不好说了。据拍卖业主管部门统计,整个拍卖行业的营业额是一百亿元,而艺术品(包括文物艺术品)拍卖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亿多一点。市场份额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买家,第二是卖家。打个比方,如果市场份额是三个买家和三个卖家,而却有十个中介,那么中介是不是多了呢?发展过多过快的负面影响就是,首先是重复投资,目前几乎所有的拍卖公司仍都是国家投资,并没有哪家是私人投入,过多的成立艺术品拍卖企业最终导致的是国有资产的浪费;其次过多的企业拥挤在狭隘的市场中,势必导致恶性竞争,拍卖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客源和货源,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雇托儿、哄抬画价、赝品伪作充斥市场的情况,屡有发生,使得消费者对拍卖行失去信任。尽管拍卖行做出许多媒介关注的热点,表面上是轰轰烈烈,成绩骄人,而实际并非如此。
  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无疑是国内艺术品拍卖艰难的原因之一。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艺术品的主要买家是在东南亚一带,特别是拍卖场上。现在艺术品的买家有了很大变化,国内的买家市场近几年内必定是一个游离的、不稳定的群体。港台和海外现在是卖家多于买家。随着东南亚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人民币的坚挺,艺术品的回流,海外的买家变卖家就会越来越多。
  小拍是拍卖过程中投资不多、收益不错的一种拍卖方式,各拍卖行见有利可图,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小拍,或美其名曰大众收藏。但小拍的场次过多,使得赝品伪作出现,精品不多,失去了拍卖的意义,造成小拍与画廊之间的强烈竞争。小拍会上有的作品是大名家的,而价格很低,让收藏者觉得不真实,小拍成了一种促销会。古今中外造假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些假画的艺术价值也很高。但现在很多质量低下的假画充斥市场,为了有效抑制艺术品市场的造假现象,要发动全社会的打假热情,同时需要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负责受理有关艺术品的鉴定评估。


查看完整版本: [-- 拍卖业——在喧闹中反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