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平顶山市,因煤而立,依煤而兴。20年前,煤产业“一柱擎天”,是平顶山市经济大厦的支柱,如今的平顶山市已是“十柱托天”——平顶山:从单一走向多彩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8月 -> 平顶山市,因煤而立,依煤而兴。20年前,煤产业“一柱擎天”,是平顶山市经济大厦的支柱,如今的平顶山市已是“十柱托天”——平顶山:从单一走向多彩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戴鹏万秀斌 1999-08-31 00:00

平顶山市,因煤而立,依煤而兴。20年前,煤产业“一柱擎天”,是平顶山市经济大厦的支柱,如今的平顶山市已是“十柱托天”——平顶山:从单一走向多彩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城市新观察⑨

  平顶山市,因煤而立,依煤而兴。20年前,煤产业“一柱擎天”,是平顶山市经济大厦的支柱,如今的平顶山市已是“十柱托天”——
  平顶山:从单一走向多彩
  本报记者戴鹏万秀斌
  平顶山市,因市区傍依“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而得名。1953年地质探明这里有特大主焦煤田;1954年国家决定开发平顶山;1955年众多的建设者们从东北的鸡西、鹤岗,从河北的开滦,从山西的大同……聚集到还是一块荒山野岭、乱石遍布的平顶山;1957年平顶山设市。
  这是记者出发前查阅到的有关平顶山建市的历史资料。
  来到平顶山市,主人一见面就问我们自备了床单没有,我们很是纳闷:干吗要自备床单?而他们自己却早已笑成一团。原来这里有个“典故”:1995年平顶山市举办“中国曲艺文化艺术节”,广西代表团的演员听说平顶山是个煤炭基地,认为一定很脏,于是这些爱美的演员们便自备了床单等生活用品。而来后发现实际情况与他们的想象有天壤之别,这座建在煤堆上的城市竟如此干净、漂亮。就这样,自备的床单没有派上用场,但却给平顶山人留下了与客人开玩笑的“段子”。
  我们穿行于平顶山市的大街小巷,展现在眼前的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工业、商业、居民生活与文化娱乐等功能齐全的新型工业城市。
  “如果倒退20年,你们来就没有这份好心情了。”75岁的平顶山市原市委书记段松会老人对我们说。那时候,平顶山原煤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单一产业的弊端开始凸现出来:产业递进速度慢,城市功能不全,环境恶化。吃的酱油要到武汉等地去调运,背心上印个字也要上几十公里外的漯河市。到街上去看看,行人脸上全是黑的。单一的煤炭产业不仅使女家属找不到工作,更使大量的矿工找不到对象。据统计,在以煤炭为唯一支柱的25年间,平顶山市市区人口中,自然人口比例男性高于女性26—49个百分点。
  是一个产业干到底,直到矿竭城衰,还是发展接替产业,从单一产业过渡到多元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平顶山人选择了后者。于是,以发展新兴接替产业为内容的二次创业开始了。
  又一个20年过去了,以能源为主、多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经确立,到80年代末非煤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已提高到53%。如今,以生产煤炭为主业的平煤集团、以生产帘子布而崛起的神马集团、以生产高压电器而扬名的天鹰集团等10家大型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显示出勃勃生机。20年前,煤是独撑平顶山市经济大厦的支柱,可谓“一柱擎天”,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在可以说是“十柱托天”,市委书记田承忠如是说。
  经济结构的调整,还“调”出了一个环境优美、城市整洁、功能齐全的多彩新城市。昔日那个破破烂烂的平顶山市不见了,象征着平顶山人开拓精神的建设路笔直宽阔,供热、供电、程控电话、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商业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更是迅速成长。
  离别平顶山市时,我们登上了平顶山,一个色彩斑斓的城市尽收眼底。更让人惊喜的是,山脚下多出了一座座绿色的“小山”。原来这些由煤矸石堆积起来高达50多米的“黑山”,经过矿工们多年的努力终于披上了绿装,成为平顶山市的又一道风景线。(附图片)
  题图:平顶山市一角。张长栓摄
  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使平顶山市赢得“中国曲艺城”的美誉。
  穿城而过的湛河,昔日是人人诅咒的臭水沟,今日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戴鹏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平顶山市,因煤而立,依煤而兴。20年前,煤产业“一柱擎天”,是平顶山市经济大厦的支柱,如今的平顶山市已是“十柱托天”——平顶山:从单一走向多彩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