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立足自身优势优化经济结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8月 -> 立足自身优势优化经济结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有泉张少农 1999-08-31 00:00

立足自身优势优化经济结构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立足自身优势
  优化经济结构
  黄有泉张少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是全方位、万能型的,只有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才能取得地域分工效益,形成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地区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大胆调整经济结构,增强了区域经济活力。1998年,全区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名列全省各地市之首,尤其是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和利润绝对额分别占到全省十一地市的1/4和1/3强。运城的主要做法是: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植多元化的优势产业
  运城地区是个传统的农业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992年,地委、行署提出了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拉开了大面积调整农业结构的序幕。1995年提出了“稳粮棉,兴果菜,深加工,活流通”的口号,把发展经济作物作为农业生产的重头戏。1997年地委、行署又提出了“粮棉保总量,果菜要质量,收入要增量”的目标,使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到1998年,全区种植苹果面积达到212万亩,年总产量14亿公斤,总产值16.6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22%。经过几年的努力,运城地区农业已形成了麦、棉、果、菜、畜五大支柱产业,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运城地区的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是从90年代初起步的。1995年以来,运城地区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教育优势和人才优势。同时积极利用区外、国外资源,通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联动,积极申报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通过加大技改力度,推动对传统工艺和传统设备的改造;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经过短短5年时间,已在全区形成了化工、医药、制版、轻纺、食品、机械、建材等八大优势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
  培育优势企业,营造工业经济的“航空母舰”
  90年代以来,运城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一个由分散向集中、由粗放到集约的过程。
  1995年初,地委、行署较早地提出了发展工业“抓大放小”的思路,并在全区国有企业中精选了30户优势企业,重点扶持,挂牌保护。1996年,通过对这些优势企业改制、改组,先后成功地组建了南风、制版、关铝等十大企业集团,总资产由20亿元发展到80亿元,占全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量的60%。同时我们集中使用增量资金,全面向优势企业倾斜,全区技改资金80%,新增流动资金的87%和90%的科技开发项目均投入优势企业。通过实施资本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企业的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全区目前有10个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在全省同行业名列第一。
  依靠科技进步,争创“优势产品”
  运城地区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了企业产品的不断优化升级和更新换代。“八五”以来,全区企业投入技改资金24亿元,其中列入国家专项23个,新产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107项,每年新产品的产值增加率都在6.5%以上,新增利税3000万元左右,创造了奇强、宝宝一贴灵、丰喜尿素、晋新舒新贴等48种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同时,重视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全区重点企业普遍形成了以“产学研一体化,贸科工一条龙”为特征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有3个企业建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大多数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作者分别为山西省运城地委书记、运城行署专员)


查看完整版本: [-- 立足自身优势优化经济结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