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雕刻:非洲艺术的奇葩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1月 -> 雕刻:非洲艺术的奇葩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邱秉钧 1999-01-31 00:00

雕刻:非洲艺术的奇葩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雕刻:非洲艺术的奇葩邱秉钧
据说,艺术大师毕加索对以中国艺术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推崇备至,认为当代的绘画大师们都从这两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和灵感。的确,自古以来,非洲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非洲文化。非洲的音乐舞蹈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著称于世,以雕塑为代表的非洲造型艺术更以其简洁的线条、粗犷的造型以及富于想象的夸张变形给人以震撼。
在’98中国国际美术年行将结束之际,在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非洲艺术大展”。来自非洲11个国家的作品,总计达300余件。如此规模的非洲艺术精品展览为隆冬的北京吹来一股来自遥远的非洲大陆的热风。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分为木雕、铜雕、石雕的雕塑作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非洲雕塑一般都讲究对称,脸向正前方。但雕刻家也很注意侧面视图的平衡。雕塑品无论在造型上是垂直或水平或对角线构图,也无论是自然主义还是抽象的,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非洲的艺术家在“纯雕塑”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艺术的天地里无拘无束的创作自由使很多欧美的艺术家倾倒。
非洲雕塑的最大特点是头部很大,很不合比例。长期以来人们以为这是因为雕刻家过于注重头部细节而忽视整体比例的缘故,也有人把它看做类似于儿童绘画的稚拙性。其实不然,雕刻家在开始创作以前就将木料划分出头、躯干和腿各个部位。至于作品表现出来的“孩子气”,赤道地区的芳族人认为,雕像既表现婴幼儿又表现了祖先,这种矛盾的属性含有宇宙论和神学的意义。新生者离祖先更近,他们只有通过宗教仪式逐渐断绝这种联系。此外,也有人认为非洲人祭拜祖先最关切的是祈求多子多孙,婴幼儿的形象最能表达这样的愿望。
非洲艺术大多具有某种社会功能,如引导信仰、启发信教者对神的虔诚或是纪念权贵和祖先及身份的象征。如芳族人制作的铜铸物品虽然是铜匠为了“美”而制作的,但却有一种与其内容毫不相干的功能,即显示拥有者的社会地位。因为铜被看做是一种贵重的金属,只有富人才买得起。更有意思的是刚果河以北的巴沃约人用不同的饭盆盖进行对话。妻子在结婚前从母亲那里带来很多刻有不同图案的饭盆盖,女人用它们盖住丈夫的食物可以表示“生气”、“不满意”或“家庭和睦”等意思。一种用三块石头支撑的盖子,则表示一句谚语“好事总是三件一齐来”:丈夫必须给妻子衣服穿,妻子为丈夫做饭,家里一定要有孩子。如果妻子拿出这个盖,即表示婚姻中缺少了什么,丈夫也就心领神会了。
大量的非洲雕塑都有其宗教含义。面具和塑像不是代表了崇拜的神灵,就是祖先的化身,因此这些物品是很神圣的,有时甚至不让女人和孩子看见。雕刻活动要在四周围着篱笆的地方进行,还要举行仪式。因为提供木料的树木被看做是神的栖息之所,所以它需要安抚后再雕刻为神灵栖息的作品。多哥人认为,面具和祖先像应该避免栖息在木雕中的两种力量之间的对抗,而树的生命力通过钉在面具上的铁钩子就可以得以控制,因为铁的生命力比树的强,这倒很像中国古代的“五行相克”之说。
至于非洲雕塑艺术属于什么“主义”的问题,美术界众说纷纭。有人曾把之划为“原始艺术”,有人则说这种说法未免带有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倾向。但有一点很明确,要真正了解和欣赏艺术,最好能立足非洲,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定了解,特别是那些在部落中用于宗教仪式和祭祀祖先的作品。例如,有的木雕涂有颜色,绝不仅仅是为了使作品丰富多彩,在一定地区,它是引导神灵占据面具的一种手段。


查看完整版本: [-- 雕刻:非洲艺术的奇葩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