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两千公里的补给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12月 -> 两千公里的补给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朋 高春兴 1954-12-29 00:00

两千公里的补给线

第2版()
专栏:

两千公里的补给线
西南公路工程局第二施工局供应科副科长 杨朋
供应总站副站长 高春兴
康藏公路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全部是由内地供应的。从成都起长达两千多公里的补给线上,冬季积雪封山,不能行车;夏季洪水泛滥,公路和桥梁渡口常被洪水冲毁,通车困难;施工地段的补给还要用牦牛或人力背运。但这些自然条件的障碍并不能阻挡我们的施工补给工作。分设在这漫长的补给线上的各个供应转运站采用分段运输、逐站转运、重点储备的方法,保证了施工物资的供应。
每期工程开工前,必须把一定数量的料、具和粮食运达工地,这就要战胜康藏高原上山高水急、人烟稀少、运力不足等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组织了随工地转移的运输转运站和接收站。这些站址选择在适合工地需要的地方。有时设在海拔四、五千公尺、零下二十度的山顶;有时设在连帐篷都没地方搭的河畔或绝崖上,用石块和木棍垫起地基、用盖布搭起临时库房和住屋。设在汽车终点的供应总站和沿途转运站,为不耽误运输时间,每当汽车运到物资时,总是不分白天黑夜,下雪下雨,随到、随卸、随装,保持着二千多公里补给线的畅通无阻。
当新设计的路线尚未开辟时,就必须寻找一切勉强可以通行的小路把施工物资运上去,这些小路常常是行人都不敢通过的。遇到没有桥而又不可能架桥的河流,就要架设溜索或设置木筏、牛皮船,将大批物资溜渡过去,或者是架起只能行人的钢丝索桥,把物资一件件的扛过去。一九五三年怒江桥还没有架起以前,公路虽通到江边,但物资仍须由邦达翻越大山,运到怒江上游,用溜索和索桥,渡过二百公尺宽的江面,再翻几个大山,补给到怒江西岸的工地去。
将物资运到工地的主要工具是牦牛;在没有牦牛运输的地区,就组织人力背运。今年的二期工程,正处于高原上雨量最大,不断发生地震、坍方和流沙最多的波密地区,施工支队有十几个中队,每天冒雨在被冰川冲毁和草泽泥泞的道路上,往返背运粮食。他们晚上把物资放在住人的帐篷里,人睡在盖布底下,就这样还提高工效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保证了前方施工。
在一九五四年的第一期工程里,我们还利用了高原上从来没有的水运。来自内地的水手和解放军指战员们克服了水湍滩险的困难,从一个月的无数次试船失败中取得了经验,改装了折叠舟和橡皮船,改造了自然的河道,战胜了泊龙藏布(江)、保证了物资供应。
今年五月,中央气象台不断报来洪水的预告,这时的康藏高原阴雨连绵,征象着洪水将至。六月初,公路上已偶有小的坍方,阻碍着汽车运输。
当时筑路部队正在索瓦卡一线施工。公路迅速向前伸展着。可是扎木以西存粮仅能维持到八月初
(计划应当在洪水期前储备到十月份的粮食),大部分粮食还存在岗托和昌都。从昌都到扎木,都是去年和今春完成,从未经过洪水考验的新路,洪水一到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困难。
果然,六月中旬,洪水暴涨,水势凶猛。据当地藏胞说是数十年所没有。昌都到扎木的路线上,有好几处路基和桥梁被洪水冲毁了。这时满载物资的汽车部队依然坚持着从岗托和昌都向西一段一段的运转。供应人员在瓦达到密密短短的路线上,设上三个临时站。在车多人少、任务紧急的情况下,许多工会干部、测量人员都投入了这个紧张的战斗。七月十三日,被水冲毁的重点工程打通了。昌都到扎木全线通了车,数百辆汽车满载着物资奔向扎木。夜里,汽车的电光像火龙一样,一串一串照在公路上。远看沿途各个供应转运站仓库上所挂的汽油灯,就像海岸上的灯塔。七天七夜,我们完成了前方必需补给的各种物资达五百余车。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愉快的笑容。
正当一九五四年第一期第三段工程即将完工时,突然冰川暴发,浑浊的洪水卷着像帐篷大的巨石从山顶顷泄下来,淹没了三、四公里的路基,断绝了交通,把第一期和为第二期工程所准备的粮食料具全阻止在冰川以东,不能西运,严重的威胁着施工。
但是,冰川并没有把我们吓倒,我们利用冰川山洪时高时低的特点,首先抢修了一条横系在冰川上的溜索,夜以继日地溜渡物资。由于溜渡还远赶不上前面的需要,又架起一道一百多公尺长的索桥,扛着东西从摇摆的索桥上运过去。
六月二十一日夜里,水小了一些。同志们已经两夜没有睡觉了,刚想躺下休息一会,好一早起来抢运岸上没有扛完的一千多件东西。突然,响起了枪声和鸣锣声,这是山上发出的危险信号。只一会儿,山洪带着巨石古树奔腾袭来,水头淹没了中间的桥面,翻滚的石头碰在钢丝索上冒出点点火花,眼看岸上的物资就要被冲走。这时,全站同志只有
一个信念,物资不能受损失,多扛过一件,前面就多一分保证。于是领导带头,会计员、保管员、工人一齐动手,就连白天都不敢过桥的同志也帮助递包。由一次一包、到两包、三包;由八分钟一趟,到六分钟、五分钟一趟。不到三小时,岸上物资全部运过去了。
不久,钢索桥终于被冲坏了,大水淹没了新修的便道。我们又在它的峡谷口上架起了新的索桥,在山上开辟了新的便道,并抓住冰川的规律,修起临时便桥,继续抢运。冰川危害最大的时间,持续达两月之久。在这两个月里,我们始终不懈,终于把所需物资全部抢运过去。冰川,在我们的面前驯服了。
供应人员深知每一颗钉子每一粒大米,运到康藏高原来是多么不容易,他们在寒冷的天气里把破了的和不够分量的包件一件件的进行缝补和整理。没有包针,就用竹子和铁丝代替,没有麻绳缝补就用牛毛撵成的绳子,用废麻包拆下的麻线来代替。工人们在卸车时把撒在车上和地下的米,黄豆都一点点的扫起来。他们自己吃坏米,穿被车子磨坏的衣服,把好的米、好的衣服运给前面施工的工人。一九五四年雨季到来时,盖物资的绿棚布不够用,同志们就把自己铺的油布穿的雨衣拿出来搭盖,还用钉子磨成针,缝补那些破旧的棚布,使物资在雨季也没有受到损失。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兄弟民族的支援下,我们完成了康藏公路的供应工作。康藏公路通车了,我们和全体筑路人员和全国人民以同样愉快的心情,祝贺这条公路的诞生。


查看完整版本: [-- 两千公里的补给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