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看了苏联舞剧“巴黎圣母院”以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12月 -> 看了苏联舞剧“巴黎圣母院”以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欧阳予倩 1954-12-29 00:00

看了苏联舞剧“巴黎圣母院”以后

第3版()
专栏:

看了苏联舞剧“巴黎圣母院”以后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欧阳予倩
凡看过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的巴蕾舞剧“巴黎圣母院”演出的人,都会受到深切的感动,我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舞剧根据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成的。这一部小说的中译本有四十万字,这样长的一部小说改编成舞剧,两个半小时演完,如果不是实地看到演出,很难相信能够做到如此的集中和概括。
这个舞剧运用了小说中的主要情节,理出了故事发展的一条明显到一见就能了解的线索,通过几个主要人物极其鲜明、极其生动的形象和贯串动作,充分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雨果的原作以极大的憎恨无情地暴露了中世纪宗教权势统治的黑暗,和贵族阶级的卑鄙龌龊荒淫无耻;统治者对待人民残酷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被统治的人民就只有忍冤受屈、度着悲惨的岁月。当时的审判制度所表现的只是混乱、恐怖和审判官的昏愦糊涂。草菅人命的审判官,经常轻描淡写地判决死刑,作为镇压人民的工具。绞刑架上经常一排一排地挂着冤屈者的尸首。舞剧中的女主角爱斯密腊耳达就死在巴黎圣母院前那个绞刑架上。雨果对当时被压迫的人民表示着深切的同情。
这个舞剧表达了原作的人道主义精神,充分地显示出这一作品的人民性。非但如此,这个舞剧极力尊重原作,同时也把过去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不健康、不大近人情的描写部分洗刷干净;有力地揭露了道貌岸然的圣母院副主教和满身金光灿烂的贵族的伪善、堕落的本质和狰狞的面目。同时体现了健康的善良的人民形象,突出了阶级矛盾。原作的创作方法代表着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现在这个舞剧的创作方法则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这个舞剧富有深刻的阶级教育作用。
这个舞剧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的主题思想贯串全局,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个音乐旋律都有机地结合着主题,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当你感觉到美到极点的地方,艺术的感染浸到你心的深处,作品里的思想也同时融汇在你的感受之中。艺术的表现必然建立在高度的技术基础上,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所有的节目都证明了这一点——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蹈、舞台美术以及所有的舞台艺术无一不表现着高度的技术。苏联的舞台艺术有着优秀的传统,因之,也就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可能通过巴蕾舞创造出那样多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不可能表达那样复杂而深厚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在两个半小时中,把一个内容丰富的长篇古典作品完满地介绍给今天的观众,使他们得到深切的感动。
这个舞剧是从一个简短的序幕开始的。“天鹅湖”的序幕处理得非常好,这个戏的序幕和“天鹅湖”的序幕有异曲同工之妙。疲病交迫的妇人古杜拉抱着她美丽的女儿小阿涅(长大以后叫爱斯密腊耳达)走到一个教堂的围墙下,晕倒在一尊圣像面前。一群茨冈女子经过这里,以为她死了,善意地为她盖上一条头巾,把小孩抱去抚养了。照原作古杜拉的女儿是在家里被茨冈人拐去的,给她换了一个驼背、跛脚、瞎一只眼的丑男孩子,以后他成了圣母院的敲钟人,名叫克伐济莫陀。舞剧的编剧把原作的这一段作了以上的非常妥当的改变,便真实地切合全剧的主题思想。古杜拉醒过来以后不见了爱女小阿涅,她疯狂地四处找寻,结果只拾到她女儿遗落的一只小红鞋。当她发现了茨冈女人留下的头巾后,从此对茨冈人恨之入骨。库兹涅佐娃饰演的古杜拉,不但表情很深刻,她的舞蹈步伐也深深地使观众体会到她心都要碎了的感情。这一简短的序幕描写了母亲失去了女儿,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显示出浓厚的悲剧气氛的开端。
在以后的三幕中,描写了十五年后,长成了一个年青、纯真的少女的爱斯密腊耳达的悲惨命运。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佛罗洛在企图绑架和占有爱斯密腊耳达的卑鄙阴谋失败后,更陷害她为杀人犯,将她送上绞刑架。美丽可爱的爱斯密腊耳达的纯洁的爱情,遭到外表看来非常英俊而实际上荒淫、虚伪的皇室卫队长费勃的蹂躏。只有外貌丑陋而内心善良的敲钟人克伐济莫陀和爱斯密腊耳达的同伴茨冈人,以及贫民群众才是真心的爱护她。疯狂的母亲挽救不了临刑前才找到的心爱的女儿,一个无辜的少女就这样冤屈地死在当时教权的黑暗统治下。
列金娜天才地创造了爱斯密腊耳达美丽而动人的形象,她和皇室卫队长费勃的三段双人舞:当第一幕被巡夜队解救后向费勃表露的感激和害羞的心情;在第二幕第一场费勃的未婚妻的庭院中,表示了一个少女纯真的、热烈的爱情;以及第二幕第三场在茨冈人酒店阁楼中相会时进一步的爱情的倾诉;这三段双人舞跟随着人物性格和剧情的发展一步步地深入,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可爱形象。饰演副主教克洛德·佛罗洛的克列英在舞剧“天鹅湖”中创造了恶魔罗特巴尔特的真实形象,在这个舞剧中,同样活生生地创造了这个道貌岸然、阴森森的形象,特别是在地下室里向被囚禁的爱斯密腊耳达求爱被拒绝时,充分地暴露了这一人物的丑恶面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杰林契耶夫饰演的敲钟人克伐济莫陀虽然只有很少的几个动作,却真实地刻划了这一善良心灵的动人形象。
我看了这个舞剧,那少女和神父的形象许多天一直在我面前,我们应当从这个剧里学习许多东西:首先,这个戏在帝俄时代上演时,由于沙皇的审查和命令,是当作一个茨冈女子冒险故事来处理的,以最后得到皇帝的赦免为结局。这样便仅仅符合权贵们的消遣目的,完全失掉原作的艺术光彩和人道主义倾向。从现在这样的处理可以懂得悲剧的教育性。这个演出正确地表现了那个残暴时代的气氛和那个社会的特质。剧中几个主要人物是那样鲜明:从副主教能够体会到中世纪教权统治的黑暗残酷;从皇室卫队长费勃可以看出当时贵族阶级的荒淫、虚伪与残忍。在被压迫者方面,有天真无邪的少女爱斯密腊耳达,她的妈妈古杜拉和她的女友,一见就引起人们深切的同情。至于那个敲钟人克伐济莫陀,他的相貌很丑,可是他有炽热的正义感。他们被不公平地抛弄在生活的外面,可是他们始终保持着纯洁高尚的灵魂。剧中的茨冈和贫民群众在那个时候虽然还没有觉醒的表现,但已经看得出他们的力量并不是可侮的。这样的悲剧是有很大的积极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的。
其次,这个戏虽是根据雨果的小说改编的,整个的看来是一个新创作。导演、作曲和演员都发挥了可贵的创造才能,无论从那方面看,都显示出高度的政治修养、艺术修养和极其纯熟的技巧锻炼。我们可以从整个的去学习,也可以从分析片断去学习——例如创造人物形象,处理上下场,舞台调度等等。至于音乐和舞蹈达到美妙的极致,舞台美术的情调、风格、样式和色彩,也都极为调和。同时,从这个戏里完满地显示了集体艺术的集体主义优越性:从头到尾把每个人的表现分开来看:各有特点,各有专长,各有创造;总起来看则是一个整体那么完整,那么统一,那么谐和!这才能产生力量。——这是我们必须争取学好、必须在创作中做到的。
第三,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的舞剧继承了俄罗斯舞剧的传统,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的创作方法,灌注了新的精神和许多新的原素,他们反对老一套和无意义的舞台形式。舞剧导演布尔梅斯杰尔在介绍舞剧“巴黎圣母院”的文章里说:“全体工作人员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个舞剧中,把创造生动的,使人信服的,毫无舞剧公式化与虚伪的形象当做自己面前的任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联的艺术家是怎样对待传统的艺术遗产的,我们正应该把这样的精神和经验运用到戏曲改革工作中去。
最后,我们也应从这个舞剧的演出中,学习到把一个古典作品搬上舞台,为着突出它的人民性和倾向性,为着更真实地反映生活、加强说服力,经过慎重的通盘筹划,不妨把个别情节加以适当的更动。如将序幕和某些个别部分拿来和原作比较一下,便能得益。
我觉得,我们应该对剧本、导演、表演、音乐、舞蹈、舞台美术以及音乐剧院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各方面,进行有系统的学习研究,那样,对于中国的舞台艺术各方面将是绝大的帮助,最好的营养。我也和其他的观众一样庆幸能看到这样好的演出,它给予中国艺术教育的巨大而美好的影响,将一步步扩展到中国人民中去。(附图片)
被囚禁在地下室里的爱斯密腊耳达拒绝了阴险恶毒的副主教克洛德·佛罗洛的求爱后,克洛德·佛罗洛用死来威吓她。


查看完整版本: [-- 看了苏联舞剧“巴黎圣母院”以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