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印文化在热烈的气氛中交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4年12月 -> 中印文化在热烈的气氛中交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孔迈 1954-12-31 00:00

中印文化在热烈的气氛中交流

第4版()
专栏:印度通讯

中印文化在热烈的气氛中交流
新华社驻新德里记者 孔迈
中国文化代表团自从到印度以来,到处遇见欢迎的笑容、友谊的手和芳香的花环。在德里期间,他们不但通过大规模的演出同众多的印度观众见面,向他们介绍了中国艺术,同时也通过座谈和其他方式,同印度的一百多位作家、诗人、画家、戏剧家们进行了广泛接触,交流了经验。郑振铎团长在代表团在德里举行首次演出时说,中国文化代表团要诚恳地向印度的艺术学习。他还说:“我们一方面要整理发扬民族的艺术遗产,另一方面也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艺术的精华。”
正是抱着这种精神,中国文化代表团在离开德里前往印度西海岸最大城市孟买途中,又特别去参观了著名的泰吉·玛哈尔陵和海得拉巴邦阿兰迦巴的著名石窟。
泰吉·玛哈尔陵在北方省亚格拉,是印度最著名的古代建筑。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曾在排得很紧的日程中乘飞机去参观过。在德里时,尼赫鲁总理也告诉中国文化代表团人员们,看泰吉·玛哈尔陵最好要在月光下看。中国文化代表团在十二月十四日天刚亮时从亚格拉火车站乘汽车赶到泰吉·玛哈尔陵。泰吉·玛哈尔陵在迷濛的晨雾中,显得那样美丽动人。从远处就可以望到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屋顶,四角陪衬着四座笔直的尖顶塔。从高耸的大门到陵墓中间,并排着两个长方形的水池,每隔五公尺,就有一座喷泉。水池两旁是油绿的草地和整齐的林荫道。整个建筑,以它的协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泰吉·玛哈尔陵是印度莫卧儿王朝沙日汉皇帝为纪念他的爱妃而建造的。据说共动用了二万多人,经过二十三年才建成。陵墓内部周围大理石墙壁上,饰满了精致的雕刻和镶嵌着宝石的花卉图案,最工细的一朵花是用六十四颗小宝石合组而成的,而陵墓高达数丈的墙壁上精致的花卉图案不知有几千几万个!
中国文化代表团在十二月十五日清晨两点多钟到达波保尔车站。中国文化代表团刚一露面,马上就被已在车站等候了三个多小时的欢腾的人群簇拥出去。欢迎的人群中走出一位妇女,端着一盘灯火来到楼适夷秘书长面前,用大拇指蘸了朱砂在他的眉际上一抹。招待中国文化代表团的高尔准将解释说,这是印度民族最尊贵的民族仪式,是母亲、姐妹为亲人出征或远行而祝福的仪式。
中国文化代表团十五日到达贾尔冈车站。它是离开著名的阿旃陀石窟最近的火车站。代表团人员在万人夹道的欢迎行列中,好容易才挤出去,转乘汽车去阿旃陀。阿旃陀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唐玄奘取经到过的地方。走上成百的石级转入一处峡谷后,眼前就展开了一排排整齐的石窟,共有二十九处,其中五处是佛殿,二十四处是神室。阿旃陀石窟开掘于纪元前二世纪,历时八百多年才完成。阿旃陀石窟完全是佛教建筑形式,是把整座坚固的崖石,自外向内凿成的。僧室有柱廊和大厅,柱上和仰顶上都有雕饰,三面石壁内有洞室,后壁正中有佛堂,巨大佛像都雕刻得很精致。这些石窟好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院,这里有达到高度艺术水平的壁画、雕刻和建筑,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世界闻名的壁画。这些壁画大体可分为装饰图案、佛像和故事三类,它们的气派作风活泼雄健,线条工细,人物情态传神逼真。
接着,中国文化代表团参观了附近的印度另一艺术杰作爱楼罗石窟。爱楼罗石窟在阿兰迦巴城北十九英里,它是唯一包括了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三种不同宗教成分的石窟,共有三十四处,都是古代印度艺术家从几百公尺的悬崖峭壁上雕凿出来的。爱楼罗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喀拉萨神殿。它是麦多王朝(公元后三世纪至六世纪)建筑、雕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在阿旃陀只是看到佛教洞窟内部的雕刻,而在喀拉萨神殿却是印度教雕刻建筑艺术发展为露天的独立庙宇的典型作品。喀拉萨整个庙宇的建筑是由一块高一百一十七英尺、长二百九十七英尺的完整的大石山凿成的。里面楼阁参差,庭院井然,整个建筑十分富丽和谐。印度古代艺术家这一光辉的杰作大大丰富了印度优秀的艺术传统。
到孟买后,中国文化代表团又和许多著名的印度文化艺术界人士见面,同时也观赏了印度著名舞蹈家希玛·克萨罗蒂和杳维里姐妹等著名演员表演的印度优秀古典舞蹈。中国文化代表团许多团员并挤出休息时间来和印度艺术工作者在一起交谈和互相学习。我国舞蹈家戴爱莲向克萨罗蒂学习了印度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同时她也把“荷花舞”的基本步法教给印度舞蹈家。曾经访问我国的印度著名舞蹈家迪纳·卡利达斯·甘地亲自教我国演员跳古吉莱特舞,同时他还向我国演员学习红绸舞。
中国文化代表团在德里和孟买的演出受到印度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欢迎。印度观众普遍认为中国艺术容易了解,因为中印两国的艺术有许多显著的共同点。我国的著名京剧“闹天宫”、“秋江”、“三岔口”、“盗仙草”等已成为印度观众普遍喜爱的节目。“荷花舞”、“采茶扑蝶”以及戴爱莲表演的“祖背孙”等舞蹈节目也受到印度人民热烈的赞扬。代表团用印度语言歌唱“印中友好歌”、“向母亲致敬”(都是印度歌曲),黄虹唱的云南民歌,以及衞仲乐和孙裕德演奏的琵琶都被印度报纸的剧评称为“动人心弦”的节目。许多印度朋友兴奋地谈论着南印度卡塔卡里地方戏和中国京剧相似的特点。我国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袁世海、叶盛章等和印度卡塔卡里的著名演员克里什纳·库蒂具体地交谈了表演方法和经验。
中国文化代表团的演出所体现出来的毛泽东主席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尤其受到了印度文化艺术界普遍的重视。在德里的一次欢迎会上,印度全国音乐舞蹈艺术学院院长拉贾曼纳尔就有力地表达了这种普遍的意见,他说:我认为极为重要的就是你们人民政府的名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印文化在热烈的气氛中交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