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共创美好生活——北京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10月 -> 共创美好生活——北京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赖仁琼吴坤胜 1999-10-30 00:00

共创美好生活——北京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下)

第4版(综合)
专栏:

  共创美好生活
  ——北京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下)
  本报记者赖仁琼吴坤胜
  穿过京城繁华的商厦、大街,走进市民聚居的胡同、小区,你会惊奇地发现,绿树鲜花装点着整洁优美的环境,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老年公寓、社区服务中心为百姓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邻里间争创“文明户”,机关、大院争创“文明单位”,街道、居委会争创“文明社区”。“建首善、创一流”写进了市委、市政府的文件,正在成为千千万万北京人的目标与共识。
  创一流,“东城”“西城”比翼齐飞
  东城与西城同属北京中心城区。东城有天安门、故宫、历史博物馆,西城有中南海、北海、景山公园。东城有王府井商业街,西城有西单、金融街;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几十个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机关几乎都在东、西两城。就连宽阔的长安街和改建一新的平安大街,也都是一半归东城一半属西城。在创建文明城区的进程中,两个区携手并肩,比翼齐飞。西城区委、区政府一班人转变观念,突破单一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房地产开发服务业、文化旅游服务业、科技咨询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去年,西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高达110多亿元,几乎占到北京4个城区总和的一半。文化旅游也给西城带来可观的收入。建设中的北京金融街以及西单商业街、“阜景”文化旅游街、西长安街等改、扩建工程,充分显示了西城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潜力。
  前不久,王府井大街的市政改造工程、北京站广场绿化美化以及先期建成的中粮广场、恒基中心、长安大厦和正在加紧建设的东方广场,则让人们看到了东城的财力与魄力。
  早在1986年,建国门街道就建起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点燃了社区服务的星星之火。进入90年代,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住宅小区化、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原先居委会的小缝纫、小百货、小吃店等低水平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都市人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于是,便民热线、文体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劳动就业培训、心理咨询应运而生。
  田英老人家住礼士胡同的两间平房,每年入冬时,他和老伴便为安炉子、接烟囱犯愁。以往不是让独子请假,就是请姑爷倒休。去年,大爷按便民卡上的号码拨了个电话,社区服务站的两名工人立马赶来,安炉子、接烟囱、钉风斗,功夫不大便齐活儿,捎带收拾屋子,服务费只收了20元。打那以后,老人把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全都交给了社区服务站。如今,热线电话网络遍布京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的西城社区服务中心有30个分中心、500多部热线电话、1357个便民服务网点。“中心”24小时值班,志愿者随时待命出发。服务项目多达8个系列、280多项,几乎涵盖了城市人民基本生活的各个方面。市民只要拨通热线电话,需求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
  去年,东城区投资5000万元,建成一座集婚姻、养老、殡葬、康复、便民服务、老年人服务、文体卫生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发到居民手中的15万册《社区服务指南》,详尽地介绍了社区服务项目、联系电话。无论是老人、孩子、双职工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可感受到社区服务的周全与温暖,使社区居民生活得“舒心、称心、欢心、放心”。
  建首善,“老北京”“新北京”并肩前行
  尽管东城、西城在文明创建中屡屡全国领先,但两城区毕竟只是北京的一部分,与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相比,北京还有不小的差距。近几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把提高市民素质与加强城市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创造适应新形势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北京现有人口上千万,要使每个公民,每个区、乡都争创文明,无疑是个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早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回想数年前,北京规范市民的行为,却不得不从“四要四不要”开始启蒙:“要礼貌待人,不要说粗话脏话;要讲究卫生,不要乱吐乱扔;要规范服务,不要冷硬拖卡;要遵守交规,不要乱行乱停。”
  90年代以来,北京城乡相继建起2900多所文明市民学校,对社区群众进行政策宣传、道德教育、知识传播和文体娱乐。《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和《首都市民文明守则》,对市民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的自律、他律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拥有108条大小胡同、8万多居民的北新桥街道,过去曾是邻里纠纷的高发区。街道司法科深入居民住户调查研究,在摸清邻里纠纷的基础上,不仅率先创立了由街道与居民院签订《相邻公约责任书》的新形式,而且还编写了琅琅上口、易学易记的新民谚“邻里关系十三忌”等在居民区张贴:“忌凡事为己、不睦邻里;忌恶语伤人、动手打人;忌幸灾乐祸、危难不救……”“同住一个院,同走一个门,朝夕相处好像一家人。”
  北京市代表团几年前访问联邦德国时,曾带去一组北新桥九道湾小区新貌的照片。对方半信半疑,很快派记者来北京采访。当他们得知过去这里尘土飞扬、垃圾成堆,而如今却建起了花园、花圃,绿化面积达90%以上时,不禁连连赞叹:“花园胡同,了不起!”
  北新桥街道的变迁是北京城乡面貌巨变的一个缩影。国外归来的留学生说“北京变得认不出来了”,看看林荫道上制作精美的科普长廊,体育运动中心里设施一流的游泳馆、网球馆,展期排得满满当当的博物馆、展览中心,以及在北京举行的各种国际会议,我们有理由骄傲:北京人的文明程度、生活质量正在迅速提高,北京与国际化大都市的距离正在不断拉近。
  不少北京人都爱唱这首歌:“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许多名城。细细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愿古老的北京越变越美丽,越变越年轻!


查看完整版本: [-- 共创美好生活——北京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