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汲取金融危机教训 重铸东亚经济辉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11月 -> 汲取金融危机教训 重铸东亚经济辉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东 侯若石 1999-11-30 00:00

汲取金融危机教训 重铸东亚经济辉煌

第7版(国际)
专栏:

  汲取金融危机教训
  重铸东亚经济辉煌
  杨东 侯若石
  经历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东亚国家如何从危机中吸取教训,巩固经济复苏的成果尤显重要。
  一些西方人士认为,东亚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应加快金融体制和公司体制改革,否则危机可能会卷土重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士则提出,应管制国际资本流动。这些建议固然重要,但金融出了问题,根子往往在实际生产活动。事实证明,西方跨国公司的行为是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生产力布局改组的推动下,东亚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长过快,从而造成生产过剩。1997年与1987—1992年的平均数相比,全球直接投资增长两倍,流入东亚的国际直接投资增长四倍。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电子产业是制造业吸引外资最多的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带动下,东亚的制造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增长,从80年代的年均增长9.3%上升到90年代的13.2%。与此同时,它们的制造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31%升至33%,而发达国家从25%下降到21%。
  生产过剩主要集中在国际生产布局重组的产品。制造业超高速增长推动了出口高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出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东亚的出口结构迅速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向高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化。到1995年,发生金融危机的东亚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已经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1996年,在世界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周期下降中,东亚经济受到严重损害,高技术产品出口受到的损害最惨重。1997年与1995年相比,东亚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了10%。主导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和出口额下降,导致这些国家整体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偿还外债能力下降,引发汇率贬值。因而,东亚金融危机是由制造业国际生产力布局改组导致的一场生产过剩危机。
  外资造成的畸形生产结构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动因。外国直接投资固然促进了工业化,但能否提高受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防止生产过剩,则取决于外资的经营行为,以及受资国的政策。与泰国和马来西亚一样,新加坡的主要出口产品也是电子产品,但却没发生严重金融危机。究其原因,前两个国家吸引的外资生产对进口零部件依赖过于严重,本国生产的零部件比重过低;而新加坡的情况则相反。以自动数据设备为例,泰国和马来西亚进口零部件占最终产品的比重分别高达95.4%和79.4%,而新加坡只为28.9%。实际上,泰国和马来西亚实行了比新加坡更为严厉的零部件国产化政策,但效果不佳。一方面,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外资政策不利于技术转让,跨国公司宁愿购买外国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由外资带动的出口生产与本国生产能力脱节,没有形成部门内的生产体系。由于过度依赖进口,迫使汇率居高不下,因为汇率贬值将提高进口品价格。当宏观经济不平衡要求汇率贬值时,进口压力不允许贬值,当问题久拖不决时,便发生了汇率突然大幅度贬值的金融危机。
  彻底走出金融危机尚需调整外资政策,强化本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吸收和利用外资,不等于完全依赖外资。利用外资不仅着眼于刺激出口和促进增长,更应着眼于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特别是技术能力。强化本国的技术基础,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才是促进外资转让技术的根本措施。


查看完整版本: [-- 汲取金融危机教训 重铸东亚经济辉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