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张黎洲《出版谭》有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11月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张黎洲《出版谭》有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彬 1999-11-30 00:0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张黎洲《出版谭》有感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读张黎洲《出版谭》有感
  林彬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改行从事出版管理工作,仍然一如既往地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勤于写作,成了真正的出版行家,百忙中偷闲就把出版写得个方方面面、里里外外;看问题既注重宏观把握又注重微观透视,既看到现实问题又看到潜在危机,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和历史感,剖析问题入木三分,让人心生钦佩之意,这就是我初读张黎洲所著《出版谭》的感受。
  《出版谭》分为出版探索、出版访谈、书市走笔、书事谈片、读书杂说、域外书界、海峡书缘、序言跋语八个部分。其中,作者对出版发行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出版发行的实现利润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靠教材、教辅读物,这也就是有人说的“靠中小学生吃饭”。在一次由出版社与省、地、县三级新华书店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书店经理说:“农村是潜在市场,但不是现实市场。“万村书库”活动搞起来后,赠送的书农民拿了,销售的书农民一本也没买。”另一位书店经理说:“我们这儿一年销教材、教辅读物一千多万元,一般图书只销了几十万元。”这些来自基层的信息,让人们不禁忧心忡忡。据悉,至一九九九年第一季度,全国库存图书已达二百七十亿元,而且六年来库存量按百分之五十的比例递增。
  作者指出,如果出版界再不从国情、民情、教育改革趋势出发,用广大读者的视角去考虑该出什么书、怎么出好书,解决重复出版、平庸书出版,以及教材、教辅读物与一般读物出版的关系问题,势必造成更大的出版浪费,走入越来越狭窄的胡同。而发行界如果不改善发行机制、营销结构、服务质量,加大一般图书发行力度,发行的路也会越走越窄。
  作者也分析了出版发行存在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他认为,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人口达两亿多人,知识生产力的观念在相当一部分人中未受到足够重视,提倡读书、拒绝愚昧的风气没有形成,以及父母慷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吝啬于自身的知识更新,等等,使潜在的图书市场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要实现科教兴国的目标,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首先要大力倡导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读书,营造出一个浓浓的书香社会。


查看完整版本: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张黎洲《出版谭》有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