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流散国宝望归途——保利博物馆引出藏品征集的思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11月 -> 流散国宝望归途——保利博物馆引出藏品征集的思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卢新宁 1999-11-30 00:00

流散国宝望归途——保利博物馆引出藏品征集的思考

第11版(文化)
专栏:文化百态

  流散国宝望归途
  ——保利博物馆引出藏品征集的思考
  本报记者 卢新宁
  即使是普通人也能看出这是一件精美绝伦的文物。
  作为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神面卣完美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神韵———铜器的盖和器身的两面各铸一个神面。粗眉上卷的天帝神情诡异,圆睁的双目摄人心魄。据说,单为这一件宝物,就值得各地文物专家专程到北京的保利艺术博物馆来一趟。无怪乎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等著名学者连声赞叹:像这样的青铜器精品,或许上百年才能出土一件。
  这样一件被称为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品,却曾流落在异国他乡。如果没有保利艺术博物馆投以重金、历经艰辛的收购,可能永远也不能与中国的考古学者“重逢”。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从海外购回让专家们欣喜若狂的“国之重器”不仅于此: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有重要意义的西周戎生编钟,高大精美的春秋晋国蟠螭纹鼓座,形制特别的战国楚人斑纹钺……一位国家级博物馆专家满怀艳羡地感叹:这些国宝足以使新建的保利艺术博物馆跻身著名博物馆之列。
  国办博物馆力有不逮
  确实,对于博物馆来说,藏品是标明身价的硬指标。拥有丰富珍贵的藏品是所有博物馆的梦想,但并非博物馆都能像保利艺术博物馆这样凭借雄厚的财力实现梦想。对于目前中国相当多的博物馆而言,能够对现有藏品进行有效保护就已属不易,再出资从社会上收购文物简直连想都不敢想。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李文儒告诉记者,文物局一年的博物馆征集经费总共不过100万元,而我国现有各级文物部门所属的博物馆有1200座。连一些国家级博物馆一年也只有几十万元征集经费,到省级博物馆仅有几万元,连一件像样的明清官窑瓷器都买不到。因此我们的许多博物馆藏品很难有新的增加,有的甚至20年没有变化,这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是极其致命的。
  许多人还记得前些年越王剑回归故里的故事。那柄越王勾践的儿子旨于赐生前的青铜佩剑流落海外的消息曾牵动不少人的心。经过一批文物专家的艰苦努力,货主终于答应让越王剑回乡。然而,如何回归却让浙江省博物馆的领导大伤脑筋:一年区区几万元的经费距100万港币的开价有相当大的差距。万般无奈的文物部门发出了《呼吁企业参与抢救珍稀国宝越王剑的倡议书》,终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后杭州钢铁集团出资120万元,方使越王剑最终回归故里。还是浙江省博物馆,去年则没有这么幸运。一件出现在纽约拍卖市场上的五代钱王手简的下半卷,正好与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上半卷合为一体。为了能使之破镜重圆,浙江省博物馆几经努力,却依然是数百年梦难圆。
  像浙江博物馆这样的遭遇,许多博物馆都曾经历。近年来,随着国内拍卖市场的兴起,一批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得以回流,许多是国内博物馆梦寐以求的,然而,限于经费,不少文物过家门而未能入,再次流往国外。
  我们因此面对这样的困境: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留存至今的文物数量众多,但目前,国内各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仅几千万件,相当数量的珍贵文物流散在社会上,甚至流落异国他乡。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里,中国文物就不下百万件,而香港文物市场及日本、美国、欧洲诸国文物市场上的中国文物又有多少,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清。
  企业投资文化热情渐起
  让这些流落他乡的国宝回家,几乎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然而,回家的路何其漫长。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利用有关国际公约追索外,最主要、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就是国家或社会、个人出资购买。早在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批准以重金从香港购回《中秋帖》和《伯远帖》。进入90年代,也有个别有眼光的个人和企业开始从海外收购中国珍贵文物,甚至出现了企业参与兴建博物馆、购买流散国宝的喜人势头。
  实际上,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文物大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最可行的途径。据介绍,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绝大多数就是由企业或财团兴办,仅有少部分博物馆是国家兴办并具体扶持。由于有强有力的支持,许多著名博物馆一年的文物征集费都达上亿美元。而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却几乎全部由国家出资兴办,经费由国家拨付。在当前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保证1000余座博物馆中的每一座都经费充裕是不现实的。有关专家因此指出,必须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包括企业法人、基金会、基层社团和广大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兴建博物馆。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多方参与的文物保护的新体制不仅有了物质基础,而且有了现实依据。一些有文化眼光的企业已经开始加入文物保护事业的行列。保利集团公司从海外收购数百件青铜珍品并建立保利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结果,也是成功了的中国企业关注文化建设的良好开端。这种由国内企业大规模从海外抢救保护中国文物的行动,已在世界范围引起较大反响。
  “任何一种产品,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高科技产品,很短时间就会被新的东西取代,甚至保利大厦几十年后也可能拆掉重建。我们的企业能给社会留下什么呢?———保利艺术博物馆。只有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能永久地传下去。不远的将来,当我们更加富有的时候,我们将会花费几倍、几十倍的代价去收购流散在海外的文物。”保利集团总经理贺平这段感人肺腑的话语充满了文化热情。但愿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够及时看到、认真引导这种热情,尽快出台减税等鼓励企业乃至个人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的各种配套政策,让流失在外的国宝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尽快踏上归途。


查看完整版本: [-- 流散国宝望归途——保利博物馆引出藏品征集的思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