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文化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2月 ->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文化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99-02-27 00:00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文化观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五四以来,我国思想界掀起了几次文化讨论热潮,怎么看这些文化争论?杨宪邦近日撰文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文化观
五四运动以后东西文化之争,随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急剧发展,展开了极其曲折复杂的大论战。
1921年10月,东方文化派主要代表梁漱溟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提倡“东方文化”,并对一系列文化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阐述。他认为“文化不过是生活之样法”,“生活的根本在意欲”,“意欲”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根本”,“文化之所以不同是由于意欲之所向不同”。他还认为,人类文化有三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一种是“以意欲之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西洋文化”;一种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一种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世界文化未来的“走向”,是由“向前要求”的“西方文化”走向“调和持中”的“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重新拿出来”对西方文化“全盘承受而根本改造”,这就是他的“中体西用论”。他用这种唯心主义的文化观论证中国和世界“走孔子之路”,“复兴儒学”。
瞿秋白对梁漱溟的东方文化观进行了剖析。他指出:“所谓‘文化’是人类之一切‘所作’。一、生产力之状态;二、根据于此状态而成就的经济关系;三、就此经济关系而形成的社会政治组织;四、依此经济及社会政治组织而定的社会心理;五、反映此种社会心理的各种思想系统。”这是瞿秋白对文化的本质和文化结构的五个层面的关系所作的杰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规定。据此,他指出,文化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不是“高尚玄妙思想”的“意欲”,把这种“意欲”作为文化的“根本”完全是“竖蜻蜓之首足倒置”,东西文化之不同,不是由于“意欲”不同,而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阶段不同,有着“时间上”的“差异”。
陈序经在《中国文化的出路》等文中,正式提出全盘西化论,反对中国的复古论和中体西用论。他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西洋文化,西洋文化优胜于中国文化,只有物质和精神的全盘西化才是创造中国文化的出路;所谓保存中国固有文化绝对没有存在的可能,要采纳西方的“物质”,就不能不采纳其“精神”,要采纳西方之“用”,就不能不采纳其“体”,西方文化的“物质”和“精神”、“体”和“用”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这种全盘西化论是一种西体西用论,它有见于文化的开放性和世界性,无见于文化的社会实践性、继承性和民族性。其根本错误在于从文化思想本身出发,而不是从具体社会实践出发,抽象地谈论文化的体用,脱离中国国情,全盘否定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否定文化的民族性,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总之,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发生的历次文化争论,不论是东方文化派,还是西方文化派,其观点都有片面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才是科学的文化观。


查看完整版本: [--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文化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