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总编辑的祝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2月 -> 总编辑的祝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虎生 1999-02-28 00:00

总编辑的祝福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总编辑的祝福
张虎生
离开利雅得的前一天,在郁大使的热心安排下,我们专程造访了沙特报业界的“老头子”图尔基·苏德里先生。为了不影响下午紧张的赶场活动,原本商定只是礼节性的会见。然而,在几乎没有寒暄客套的接谈之后,这位瘦削脸颊上刻着两道毅力纹的老人,突然提出想看看我们代表团的日程安排。从那一目十行却又盯视关键段落的麻利动作中,不难窥测出他主持报政的漫长生涯。“记者以尽量减少无效劳动为准则,我很愿意挤出更多时间和中国同行交流,不知能否接受这个建议?”他真诚而又近似执拗地说,深陷的眼窝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期待着回复。于是,一场原本是短暂的拜会变成了一次促膝长谈。
出身望族、享有沙特“一支笔”隆誉的图尔基·苏德里,娓娓讲述了近十年来三次访华的印象。那舒缓、深沉的直抒胸臆,让人油然联想起骆驼牵引笨重木制水车所发出的悠长凝重的声音。我们曾经在展示沙特人民“驼背上生活”时代的“传统市场”久久驻足,谛听过这蕴藉丰厚的古老乐章。他说,与西方某些传媒一成不变地采取“鸵鸟政策”所渲染的情景截然不同,与他长期因接触中国人层面偏仄所形成的偏见强烈对撞,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看到听到的一切,使他观念中不能不发生“意想不到的转折”。这位石油王国最大报业集团的总裁、在国内和阿拉伯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利雅得报》资深总编辑感慨道:“阿拉伯人民也有类似中国‘百闻不如一见’的警句。面对一个朝气蓬勃、大步走向富裕、文明的国度,亲睹衣着体面、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人群,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眼前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们,就是跟随毛泽东进行过万里长征的将军和士兵的后代?难以置信又不能不相信,邓小平竟有如此巨大的神威,使一个比整个阿拉伯世界人口多四倍的国家,团结在一个宏大目标下面,创造出迅速崛起在世界东方的奇迹。”图尔基用诗一般的语言诉说着心灵的震撼。洒满阳光的浅黄色多角形办公室里一片静寂。他习惯地摩挲着修剪齐整的花白上髭,沉思片刻后一字一顿地讲:“中国给世人的最宝贵的启示是:把弘扬本国优秀传统与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完美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当今沙特有识之士追求的目标。”
这次应邀参加沙特建国百年盛典期间,我们看到这个国家的人民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历经战乱、满目疮痍的荒漠上建设自己国家的动人图景。他们在积极引进国外现代文明的同时,始终不忘维护民族的优秀传统。拔地而起的成片楼群,内部设施相当现代化,然而坚持了以刚遒多样的几何图案装饰门窗的鲜明民族风格。开始勇敢地闯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年轻女性,依然身披黑袍,头缠黑巾;手持“大哥大”通话的小伙子,谈笑着在土砌的炉灶旁挥动长铲烤制大饼。据熟谙这里事务的专家介绍,沙特是阿拉伯世界最注重维护民族传统的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沙特政府和人民也努力树立现代意识和前瞻意识,冲决着某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习惯。他们不讳言自30年代末商业性开采石油以来60年间,经历了“跨下骆驼背,钻进奔驰车”的惊人跨越。然而,物质富足以后如何唤起全社会思考“石油采完怎么办”的忧患意识和继续发扬勤奋精神,正成为舆论界和广大人群讨论的重要话题。沙特人民也在向一些人闲散的生活节奏和某些部门运作中被人称为“欢迎——明天说——再见”的低效率宣战。
谈兴正浓,时针不知不觉间已指向下午1时。图尔基·苏德里深感言犹未尽,他半似征询半似命令地提出,晚上8时30分邀请代表团一行到他的私邸出席家宴。他接连拨打了几个电话,事情就这样定下来。我们起身告辞的时候,他动情地说:“请通过《人民日报》向中国人民传达亚洲西端一个老报人的深深祝福。她真诚地同我们平等相待,以她主持正义、维护和平、恪守原则的坚定外交政策赢得了阿拉伯世界的赞赏和信任。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最有希望成为最早强大起来的国家;在未来绝非单极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必然是发挥重大作用的力量中心之一。”
返回驻地的途中,使馆陪同小杨告诉我们,平时“老头子”除了在报上发表重要的评论和文章,很少出头露面。即使见人,言语也很“节约”,今天侃侃而谈是破例的。更破例的是,沙特乃至阿拉伯人虽然豪爽好客,但极少在家里请客。这次主动邀请,确实是对中国朋友最友好的表示。
“舒克兰”(阿语感谢之意),图尔基·苏德里先生,感谢你的盛情,更感谢你对我的祖国的祝福。(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总编辑的祝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