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点燃希望之火——章丘市救助贫困生的故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2月 -> 点燃希望之火——章丘市救助贫困生的故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贾建舟 1999-02-26 00:00

点燃希望之火——章丘市救助贫困生的故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点燃希望之火
——章丘市救助贫困生的故事
本报记者贾建舟
身居大山深处的山东省章丘市阎家峪乡水峪村村民康书元,做梦也没想到市委书记孟宪杰能和他家“结穷亲”。1998年初,丧妻3年、有两个孩子的康书元,打算让正在读初一的女儿康振华辍学回家。孟书记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己拿出2000元给他送去,让小振华完成初中学业,也使康书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像孟宪杰这样救助贫困生的人,在章丘市已有上万人。那些充满爱心的救助者使众多面临辍学的孩子又安心地坐在课桌前。
杜绝新一代文盲
事情缘于市委宣传部送往孟宪杰案头的一纸报告:改革开放20年来,章丘经济虽然迅猛发展,但是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全市约有2000多户,这些家庭的孩子面临着辍学的窘境。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跟上,决不能在章丘大地上出现新一代文盲。”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党政机关和财政拨款单位中广泛开展救助贫困生活动,对小学生每年救助300元,初中生每年救助500元,直到他们完成9年义务制教育。
此举一呼百应,全市57名正科级干部每人负责救助一名贫困生,机关其他干部则按单位每3至5人组成一个小组救助一名贫困生。在全市650多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22个乡镇掀起了救助贫困生的热潮。市交警大队长王元章把市里刚发给他的“十佳干警”奖金1000元拿出来,又从积蓄中拿出1000元,悄悄送给阎家峪乡教委,委托他们寻找两名孩子予以救助。明水镇机关打字员焦萍身体残疾,丈夫是锅炉工,两人收入虽然微薄,但她目睹这如火如荼的救助场面,毫不犹豫地从生活费中挤出150元交给救助小组。
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章丘市救助贫困生的义举犹如星星之火,很快在全社会蔓延开来,形成了燎原之势。
镜头一:由机关事业单位向企业延伸。市公路局系自收自支单位,没有被列入救助范围。然而,那一桩桩催人泪下的救助故事深深打动了职工的心,全局不到一天时间就捐出5400元。瑞兴机械厂是家个体私营企业,因受机械行业市场滑坡的影响,企业陷入困境、职工减员半数以上。厂长刘和军仍从不宽绰的生产资金中挤出5000元,救助了10名贫困生。在他的带动下,全市18家私营企业共捐款2.67万元,帮助南部山区37名特困生重回教室。
镜头二:由机关干部向基层群众延伸。去年4月,章丘市救助贫困生动员会召开后,市妇联向全市妇女发出倡议,推出关于救助贫困女童的“春蕾计划”,累计收到社会捐款6.6万元,先后资助特困女童165名。
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贫困生的源头,缘自贫困的家庭。向贫困生捐款捐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帮其家庭脱贫致富,才是治本之举。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辍学问题,章丘市不少单位和个人由救助转向扶贫。
地处深山区的垛庄镇工商所副所长陈为发救助的是王兴林一家。王兴林一来无技术,二来体力差,陈为发就为其谋划了一条养獭兔致富的路子。他跑了15公里山路,花330元钱从外乡购来4只优良獭兔,并买来全套饲养技术资料,还帮助王兴林签订了购销合同。由于王兴林技术不熟,獭兔很快死去。陈为发又花300多元买来獭兔,终于帮他学会了养兔技术。一年下来全家收入增加2000多元。
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章丘市把救助和扶贫结合起来,全市2253户贫困生家庭中,已有近半数新上了脱贫项目,多数家庭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查看完整版本: [-- 点燃希望之火——章丘市救助贫困生的故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