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童时过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2月 -> 童时过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邓云乡 1999-02-26 00:00

童时过年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记忆追寻

童时过年
邓云乡
记得儿时,大年初一起,第一是烧香,祠堂、灶王、井台、天地桌、财神、门神……要按次序烧,而且早午晚三次,直至初五。以后每早上一次,直至十七落灯撤供。第二是拜年,初一本家,初二三亲戚家、老师家……第三是吃请,即吃春酒……此文中先说烧香、祭祀诸神。
说是守岁熬夜,但年年都是和衣睡在大人身边,早上天蒙蒙亮,便被叫醒……去烧香。先从祠堂祖宗前烧起,不必多说了,接着就是灶王爷。我家灶王爷神龛供在厨房院大厨东墙,墙上挂着一个尺许高,八九寸宽,四寸深的小木箱子,这就是灶王爷的居室。箱子后背上贴一张灶王爷、灶王奶奶的木刻彩印像,现在又有得卖了,不必多说。礼成,出来,厨房门外,一转身,就是井台“龙王龛”,也是一揖三炷香,再一揖。北国天寒,“春打五九头”,春节前后,正在四五九之间,井口一带全是冰,上这三炷香时,必须十分小心,一滑掉在井里可不是玩的……井台上的神龛是龙王,北京俗曲有《五圣朝天》,其中就说到龙王:“龙王跪在丹墀上,尊一声玉皇大帝臣有本章……多亏了挑水的哥们儿有义气,给臣盖了一间房……”唱词十分滑稽。写到此处,自然想起。顺笔唠叨几句,下面什么词?也忘了,就此打住。只说井台上烧完香,就到前院天地供桌前烧香……什么是“天地桌”,这可热闹,先要作些解释。《大同县志》记云:“元旦:家家凿炭伐薪,磊磊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祭天地诸神及祖宗毕……”看志书上“天地”还列在祖宗的前面,多么重要。
我家天地桌摆在大过庭院正中,也就是从大门进来的第三进院,这院是正院。过年时这院布置也最热闹。通外院的屏风门全部打开,大过庭前面廊子屋檐上挂四个贴剪红纸扁宋体字“邓振业堂”的大铁丝灯笼(原来都是纱灯,奉天张作霖的土匪兵打来时烧了,尚在日寇侵略前十年),柱子上是木抱柱对子,黑字红底,都是油漆的,平日取下,放在祠堂中,过年时挂上。中间一副“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事业一卧龙”,现在我还记得。在南北屋檐上横着拉一根绳,上挂彩纸写的“吊挂”,长方彩纸,剪成镂空花纹或吉祥字样,下有流苏,是市上买来的,新挂上,彩纸随风飘拂,十分好看。一进屏风门,当院先是一个“旺火炉”,下面大架子,上放大鼓形铁炉,四面都是鸭蛋大的圆洞,有炉门可开启,内烧石炭(即北京人叫的红煤),火力特旺,火苗由圆洞中冒出,呼呼作响,拜年的人一大早来,北方天冷,先在旺火炉旁烘烘手,就暖和多了。然后到天地桌前上香、拜年……
我在天地桌烧完香之后,就穿东面角门,斜对过到米面财神龛前烧香。米面房实际是东面书房院后院的大北房,前几代祖辈谁住过,不知道。到我童年时,这些院落久已无人居住。这五间北房由后墙开门出入,平时门锁着,里面靠墙大缸排着,油盐酱醋,样样都有,还有各式米缸,大米、小米、黄米、糜子米以及各种豆类。靠东面墙一大排面柜,上供财神龛,前面一个托盘,放些供品,不大的一副香炉、蜡台,上面黑乎乎,看不清楚,我也没有兴趣细看,依礼烧香,虚应故事而已。米面房财神龛前烧香之后,再到大门口门神前、工房院牲口圈槽口上神灵前,各插三炷香,一揖而已,什么财神爷、门神爷,司“糟头兴旺”的神灵们,对我都无所谓……我只一心快点烧完香,快点去玩了。
初一、初五、十五等正日子都是早午晚三次香,平日是早、晚二次香,由除夕到正月十六晚上或十七上午,半个多月里,给众神烧香,一天两遍或三遍,都是我的工作……直到今天,还留下深刻记忆。
(邓云乡先生刚刚为我们写来此稿就不幸辞世,令人悲痛。谨刊此文,以示悼念。——编者)


查看完整版本: [-- 童时过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