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农民的粮食为啥卖不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3月 -> 农民的粮食为啥卖不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忠诚 杨长春 1999-03-25 00:00

农民的粮食为啥卖不出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专题调查

  农民的粮食为啥卖不出
  1994年以来,四川省渠县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过去长期短缺的粮食,如今出现了相对过剩。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一年比一年突出。
  近日,我们走访了这个县定远乡新寨村的部分农户。张昌荣家共7口人,6个人有承包地,子女全部在外打工,老两口带着一个小孙孙在家,种了12.2亩承包田,1998年产粮9700公斤。张昌荣对我们说:“现在我家两个粮仓装着1万多公斤粮食。想卖给粮站一部分,粮站不收。”
  罗绍荣家9口人,除两个儿媳出外打工,其余都在家种田。他家种了19个人的承包田(转包10人的承包田),共21亩,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总产15750公斤。罗老汉向我们诉说了农民种粮的烦恼。他说:“一是种粮累;二是交征购粮限制时间,保护价又不收,卖粮伤脑筋;三是粮食多了,无处存放。”临走时,罗老汉托我们给县领导和粮食部门捎个信儿:希望政府多修点仓库,粮食部门收购粮食不要限制时间。
  我们随即采访了县粮食局局长刘建春。他说,农民卖粮难的根本原因是产量增加,收购量减少。就渠县的情况来看,粮食收购量减少有四个原因:一是仓容紧张。现在全县的有效仓容共13.8万吨,而实际储粮已达22万吨,仓仓爆满。二是定购粮数量调减。三是粮食销售不畅。自1996年以来,渠县定购粮停止外调,自找销路又因周边省份粮多,价格不顺,卖不出去。四是粮食品质差。
  当我们问到渠县粮食为啥调不出去时,刘建春说,价格制约是调拨难的关键因素,一调就亏,只好不调。
  在谈到贯彻粮改政策时,刘建春说,1998年粮食部门对粮食市场进行了整顿,全县粮食收购市场已经实行了垄断;粮食的收储和经营正在分家,资产已经划转,人员正在分流。目前,部分粮食如小麦、玉米等实现了顺价销售。只要实现了顺价销售,农民要求出售的余粮,就可以按保护价收购。目前,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确有困难。
  渠县粮食是否过剩?农民粮食为啥卖不出去?我们就此采访了县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李郁盛。李郁盛说:“渠县近几年粮食总产超过5.5亿公斤,全县132万人,刚好达到世界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占有400公斤粮食的警戒线,并不过剩。”他分析说:“为啥农民的粮食卖不出去,价格上不来呢?一是流通不畅,产品没有转化为商品。渠县产的粮食只卖给渠县人,116万农民养10多万非农业人口,显得多了,显得过剩。二是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用粮少了。三是全县有20多万人外出打工,用粮人口减少,按每人100公斤计算,一年就有2000万公斤余粮。四是粮食转化工作没有跟上。五是粮食品质存在一些问题。”他又说:“渠县耕地逐年减少,人口逐年增多,人均粮食占有量刚刚达到警戒线,量的问题仍是主要矛盾。但是,粮食品质问题也不可忽视。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绿色农业,施有机肥、细菌肥,培育菌类农药,以虫治虫,水稻搞籼、粳杂交,小麦推广白皮品种,玉米推广出粉率、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等。”
  就如何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问题,我们采访了渠县人民政府分管财贸工作的副县长杨娟。杨娟说:“渠县1998年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工作不太平衡,仓储条件好的,收得多一些;仓储条件差的,收得少一些。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拿出130多万元,租用维修了原省棉麻仓库,满足北部几个区粮食集腾并转的需要。又投入100万元,将国家粮库和中心粮库扩容,解决了南部几个区粮食集腾并转的难题。县有关部门又派人到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储备局争取到了扩建5000万公斤仓容的国家粮库建设项目,现正在积极组织施工,预计今年6月底夏粮收购时,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农民卖粮难将进一步得到缓解。”
  通川日报渠县记者站 李忠诚
  四川渠县广播电视台 杨长春


查看完整版本: [-- 农民的粮食为啥卖不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