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药博物馆——古建内领略企业文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3月 -> 中药博物馆——古建内领略企业文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99-03-27 00:00

中药博物馆——古建内领略企业文化

第4版(新闻追踪·体育)
专栏:

  中药博物馆——
  古建内领略企业文化
  吴山脚下,大井巷内,乌檐粉墙高且挺。砖雕门楼,拱顶回廊,梁枋扶栏,展现江南庭院布局,显示徽派建筑风格。这就是我国晚清时期保存完整而少见的工商业性古建筑群——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的创始人胡雪岩,这位清代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因帮左宗棠收复疆域,筹集粮草有功,被当时的皇帝赐黄马褂,一品顶戴。清同治十三年,他创办了“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鼎盛一时,赢得了“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美誉。
  这座古朴雅致的胡庆余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料记载,胡庆余堂的前身为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所设的一个熟药局,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制药机构。
  这样一笔文化遗产,理所当然地被杭州人继承和珍视。杭州市政府在旧城改造时,为了保留胡庆余堂,让街道绕了个大弯子。
  1994年10月25日,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我国第一座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在胡庆余堂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创建而成。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别由陈列展厅、中药手工作坊厅、养生保健门诊、营业厅和药膳餐厅五大部分组成。
  春雨霏霏的一天,记者踏进胡庆余堂高大的石门。红灯高挑,楹联四壁:“七闽奇珍古称天宝,三山异草原赖地灵”;“朱草炼成金丹妙药,元霜捣就玉杵奇功”;“野山高丽东西洋参,暹逻官燕毛角鹿茸”……记者闻到浓浓的中药味,更闻到浓浓的文化味。
  中国药学概况展厅里,可知“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来历,可见扁鹊、华佗、李时珍这些伟大的名字。中药标本厅里,整齐地排列着我国生长的1000多种中药原药材、饮片、腊叶、浸渍标本和珍奇动物药源。
  胡庆余堂的店堂中,唯有一块匾额是朝里对着坐堂经理挂的。这是胡雪岩在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亲笔所书的“戒欺”匾。“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予以欺世人”,成为胡庆余堂的经营宗旨和商业道德。
  “我们现在还是严循古训,保证制药质量。”胡庆余堂总经理刘俊对记者说。每年都派人赴产地收购地道药材,药材进厂也都由经验丰富的老药工把关,绝不让劣质药材投入生产。“辟瘟丹”中有一味石龙子,即普通的四脚蛇,一定要用灵隐天竺一带的金背白肚的四脚蛇,决不要其他替代。算起来,人工费远远超过捕获物的价格,但就一直坚持这样做。
  在古建筑基础上形成的博物馆,具有浓厚的感染力。人们置身其中,最易受到传统的熏陶,文化的感化。


查看完整版本: [-- 中药博物馆——古建内领略企业文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