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播洒爱心的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9年07月 -> 播洒爱心的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吕春璐包国俊冀运希 1999-07-31 00:00

播洒爱心的人

第6版(专页)
专栏:

  播洒爱心的人
  吕春璐包国俊冀运希
  十八载光阴、121名受助学生、12万捐款,这些数字都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专业理论工作者公方彬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他所获得的那枚“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格外灿烂夺目。
  那是18年前,参军才一年的公方彬看到驻地一所小学校教室破烂不堪,许多学生竟连课本都没有。公方彬被深深地触动了,他硬是从每月六七元的津贴里攒下30元钱,买来纸和笔送给孩子们。以后他有了较稳定的稿费收入,便有计划地捐资助学。
  公方彬所资助的学生分布在山东、甘肃、河北等8个省市。现在他资助的学生中,已有23人考入高等院校,28人高中毕业。
  凡是去过公方彬家的人大概都不会把捐资12万余元与这个家庭联系起来。是呵,这个家实在太简朴了,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冰箱是第一代“雪花”,妻子没有昂贵的首饰,儿子没有高级的玩具。有些人对公方彬拿出10多万捐资助学表示不解,但公方彬说,能使更多的贫困学生受到教育,这比什么都珍贵。
  公方彬是从沂蒙山走出来的,那里的一方水土养育了他善良和友爱的性格。他因家庭贫困,小时候也失过学,是得到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的帮助,才完成了学业。他深切地体会到,“在一个人最困难的时候帮他一把,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把,都是至关重要的”。入伍后,公方彬入了党,荣立一等功,也提了干,并在80年代成为全国的思想工作先进典型。这一切并没有使公方彬自满,他知道,没有那些好心人的帮助和关怀,没有组织上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他的今天。他常常想,作为一名受益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有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和实际行动。
  后来,公方彬调入军事科学院工作。随着对政治思想工作研究的深入,公方彬感到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倡导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要言行一致。他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因此当有人问公方彬捐资助学的动因是什么时,他回答说:“如果最初是源于一个沂蒙山区农民子弟朴素情感的驱使,源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那么后来的行为就是源于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军人、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责任。”
  18年来,公方彬默默地播洒着爱的种子。学生罗杰在致公方彬的信中说:“我想了很久,工作后挣钱也要去资助那些贫困而不能上学的孩子,因为我深知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也一定如今日的我,无助的时候能有人伸出热情、温暖的手帮一把,是何等的幸福啊!”


查看完整版本: [-- 播洒爱心的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