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延凤 |
1999-07-30 00:00 |
岳麓山的怀念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岳麓山的怀念 乔延凤 这是岳麓山上一处寂静的山林。 时间既已午后,只有清风吹来山间的鸟鸣,阳光照耀着眼前的墓园,显得和平而安宁。这里长眠着一位将军,他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十分显赫。墓园朴实而肃穆,与这位军人的身份十分相符。水泥建造的墓茔前,矗立着一座高高的利剑一样的墓碑,上面写着:蔡松坡之墓。 蔡锷(1882—1916),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十六岁就由家乡来到长沙,入时务学堂,从梁启超学习。1900年,十八岁的蔡锷即参加自立军起义,兵败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4年回国,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训练新军。辛亥革命后,他任云南都督。这位青年军人最令人景仰的,是1915年12月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袁世凯就是在全国讨伐声中死去的。不久,蔡锷因病赴日本就医,不治而逝。死时才三十四岁。他的墓碑设计为一柄直刺云天的利剑,同他的名字一样,颇有英武之气。我想,这应是陵墓设计者的精心构思。 蔡锷去世后第二年即归葬岳麓山,距今已八十二年了。墓的颜色已老旧,而坚固依然。我绕着墓园默默走了一圈,算是对这位将军的哀悼。墓园周围的山崖上,有几丛野蔷薇正默默开放,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当我重新回到墓碑正面的时候,才留意到墓台上摆放着一只风吹雨淋已枯败的花圈。花圈不大,却很精致,缎带上还有两行依稀可辨的字,写着某某乡村学校全体师生敬献。我能想象到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专程来到这里扫墓的情景。 蔡锷的名字是响亮的。他的英雄事迹几乎人人皆知。有志不在年高。他三十四岁短暂的一生,永远为人们所怀念。这使我们想到人生和生命的真谛。其实,在人类发展史的长河中,在自然史的长河中,进而在天体演化史中,一个人纵使长寿百年,也是极短的一瞬。唯一能获得永恒的,是他(她)在人民事业中的建树。今天不是有许多人在谈论生活质量么?望着蔡锷墓前高耸入云的墓碑,或许你能真正领悟到些什么。 我对蔡锷将军除景仰外,知道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多。和许多人一样,倒是在电影《知音》中,知道一些他和小凤仙的传闻。我不知道该怎样来评论今天的一些电影电视,恕我不恭,恐怕靠敷衍情爱来卖座的不少,至于厚重而严肃的历史,他们能想到多少?仅就蔡锷将军而言,我相信他的真正知音,还是热爱他的人民。每年清明节,为他扫墓、敬献花圈、含着热泪一遍遍念着他名字的,正是这些学校的孩子,四方前来凭吊的淳朴的人民。 当山风吹来的时候,静静伫立在蔡锷将军墓前,你便会听见一首无言的生命赞歌,和大自然合为一体,持久而激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