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方百姓之福——重庆市大阳沟派出所纪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7月 -> 一方百姓之福——重庆市大阳沟派出所纪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苏宁 崔佳 2000-07-29 00:00

一方百姓之福——重庆市大阳沟派出所纪事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方百姓之福
  ——重庆市大阳沟派出所纪事
  本报记者 苏宁 崔佳
  7月盛夏的一天,一位颤颤巍巍、迷失街头的老太太,被人搀扶着走进一座简陋的三层小楼。这里就是全国公安系统的老先进、47年红旗不倒的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分局大阳沟派出所。
  一进门,一位年轻的女民警热情地安排老人坐下,递过热茶。得知老人还没吃上中饭,她立即去买来点心。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询问,终于搞清了老人的住址,这位女民警便将老人送回家。
  这是记者日前到大阳沟派出所采访时撞上的一幕。据该派出所所长肖黄介绍,这样的事在所里已是家常便饭了。难怪他们的荣誉室里会有那么多普通群众送来的锦旗和牌匾!
  这个从1953年起便被授予“爱民模范”的先进集体,47年来共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青年文明号等表彰和奖励90多次。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把发扬爱民传统视为确保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得以实现的“民心工程”,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公安业务的全过程。他们通过为群众送温暖、办实事,排忧解难,深得群众爱戴和信赖,被誉为跨世纪的“马天民”。
  百姓心里的信任
  在大阳沟派出所,不会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就不是一个称职的人民警察。因此新民警到任后,所里总是安排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当老师,让新同志在老同志的言传身教下,学会做一个“说得”、“做得”、“忍得”的“三得”民警。
  几年前,一位香港实业家在大阳沟派出所辖区的黄金地段——依仁巷投资20亿元人民币兴建“大都会广场”。这是当时重庆市招商引资的最大项目,又因为要拆迁全国十大市场之一的大阳沟农贸市场,涉及到130个大小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所以这也是重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拆迁工程。由于许多拆迁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许多人就靠这座市场发家致富、成了重庆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批万元户,所以要让他们搬走,不等于砸了他们的“金饭碗”吗?因此工程开始之初,居民抵触情绪相当大。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许多人想不通,也有许多人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以至于发展到有一天数百名群众上街静坐甚至堵塞交通的地步。
  依仁巷的老住户、今年56岁的费怀江至今还记得那天的情景:几百名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地处交通要道的临江门路口,谁也劝不动,堵塞交通达好几个小时。直到大阳沟派出所的民警出现了,这些情绪激动的老人们才渐渐缓和下来。民警们没有责备他们,只是轻言细语道一声:大爷、大娘咱们回去吧,有啥问题由我们去给你们反映。那些说不动、拉不走的老人们终于被民警们背着、搀着回家了。
  费怀江对记者说,我们老百姓知道大阳沟的民警绝不会把我们劝回家就了事,他们会替我们反映,为我们说话,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
  是的,这种信任已深深印在百姓的心里。事实也正像群众所坚信的那样,那一阵,忙坏了大阳沟派出所的民警们。他们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商,为孤身一人的蒋大娘调低了安置房的楼层;为残疾人李氏兄弟增加了拆迁安置费,并把兄弟俩的住房调换到一处,便于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费怀江的小化工用品专卖店,现在则开在与派出所一墙之隔的地方,这里原来是派出所的车库……
  这种信任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动力。在派出所与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依仁巷的拆迁工程最后竟提前18天完成任务。大阳沟派出所就是这样,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政策、政府的命令,化作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行动。
  终身受益的财富
  大阳沟派出所的辖区,面积虽然不到0.3平方公里,但这里却是重庆市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万元户的诞生地,集中了全市著名的服装、电子、农贸、花鸟鱼虫、五金等10个大型批发市场,是真正意义上的“寸土寸金”之地。在这样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当民警,派出所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大阳沟这个地方,民警想发财实在很容易;派出所需要钱更不费吹灰之力,只需要使个眼色、稍加暗示,就会有老板送上门来。然而,改革开放20年过去了,大阳沟的领导和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原来老指导员——全国公安一级英模谢德蓉立下的规矩一直没有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派出所的民警包括家属不准在辖区内经营店堂和门市。大阳沟派出所的干警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告,他们中没有一个民警“傍大款”,没有一个在辖区老板名下搭干股。
  是大阳沟派出所不缺钱吗?是民警们自己和家里从没有遇到过困难吗?当然不是。派出所的历任领导,没有一个不为大阳沟派出所缺钱而头痛:所里办公的那幢三层楼房,是60年代的建筑,在如今的高楼大厦群落中,显得那样寒酸,早就该推倒重建了,但就是没钱;所里每年受理群众报警案件2000多件,而民警出门办案却只有两辆用了10多年的“长安”和“切诺基”,而且由于没有钱大修,常常在关键时刻“闹情绪”……
  民警老郑的妻子下岗多年,一直没找到固定的工作。他管区内一位经营酒水批发的老板知道后,主动提出要转让自己一个正红火的摊位给老郑的妻子,每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有几千元的收入。面对这诱人的事,老郑考虑再三,还是婉言谢绝了。他说姑且不说所里有规定,就算所里没有规定,这样的事我也不能沾。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他是我管区的人,我要是接受了他的情,今后有事就很难一碗水端平。
  大阳沟派出所的民警们,一方面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另一方面又得身处工资低、福利少、危险大、任务重的现实,他们是如何想的呢?
  几位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年轻民警告诉记者:人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了房子、票子、位子。基本的温饱解决之后,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就会渴望一个事业上有所成就,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理解、支持的环境。大阳沟派出所正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们所里的第一台电扇,没有放在所领导的办公室,而是放在值班室里;所里最早的两台空调,也是装在了年轻民警的集体宿舍。我们在这里虽然比很多同学挣钱少,工作重,压力大,但心里却轻松、愉快,可以说是“精神上的富翁”。这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精神财富,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引以为荣的民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阳沟派出所的“民心工程”,在群众中产生了“信赖效应”:民警说话群众听,公安有事大家帮,形成了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一心共保安定的良性互动关系。
  曾任大阳沟派出所副所长的雷兵,现在想起两年前一次打击假币行动时的情景,仍感慨不已:当全体干警准备出发时,已经50多岁的老联防队员杨胜华见没有安排他的任务,当即拉着车门,一把抓着我的手哽咽着说:“雷所长,别看我老了,抓罪犯还是很有经验的。让我一起去吧……”
  据不完全统计,大阳沟派出所去年破获的刑事案件中有1/5是靠群众主动提供线索破获的;去年打击处理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中有40%是被群众扭送到派出所的。1996年,一位家住江北的老太太来到大阳沟派出所,举报她的干女儿和女婿贩卖淫秽书籍和音像制品。民警接报后,一举破获了当年全区最大的一起贩黄案。
  47年来,大阳沟派出所侦破了一批又一批案件,打击了一批又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没有一起错案;他们为辖区群众办了数不清的实事,收到了数不清的表扬信和锦旗,但没有一起群众投诉;从大阳沟派出所成长起来的领导和民警一批又一批,却始终没有一人因犯错误而落伍掉队。
  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陈邦国自豪地对记者说,一个人,一个单位,为群众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爱民、守纪,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就是大阳沟派出所47年红旗不倒的奥秘。


查看完整版本: [-- 一方百姓之福——重庆市大阳沟派出所纪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