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诗与思的融汇——读《雷达散文》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7月 -> 诗与思的融汇——读《雷达散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洪治纲 2000-07-29 00:00

诗与思的融汇——读《雷达散文》

第6版(文艺评论·读书天地)
专栏:

  诗与思的融汇
  ——读《雷达散文》
  洪治纲
  《雷达散文》精选了作者近些年来创作的数十篇散文,其中有不少曾广为转载,有的还进入了全国优秀散文的排行榜。从叙述策略上看,他很少注重行文上拐弯抹角的修饰,而是直接喷薄着思与诗的锋芒,闪耀着灵动而又睿智的生命之光。所以,他的散文给人的强烈感受就是思想上的永不设防,情感上的永不掩饰。他常常以激活自身内在的理性深度为目标,在逼视种种庸常生命状态下的潜在蕴意过程中,将个性化的思索成果、精神内在的力度与诗人气质的言语熔铸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某种坚硬的而深邃的艺术品质,“满溢着生命活力和透示着鲜亮血色的美”(雷达语)。像“思辨文选”中的一些短章,完全是一种哲理散文诗,没有叙事上的弯弯绕,即使叙述某个事件也是斩头除尾,只保留能负载思想信息的部分,直接印证自我的人生思考和必要的生活注解。尽管其中谈论的尴尬、超脱、运气、疼痛、快乐、幽默、牢骚、时间等等,早已被以前的文学大师和哲学大师反复阐释过,但雷达仍然以自己的生存感悟和思考进行了另一番别有情趣的表达。又如“人文随笔”中的诸多篇章,则以一种“谈艺录”的方法直截了当地叙述自己对各种文体特征的体察,对一些文坛好友的内心剖示。记人议事的过程中,处处洋溢着作家的敏锐思索,呈示出独特的体恤之情。
  这种审美特质在“抒情文选”一辑中更为明显。如《皋兰夜语》,在一种浓郁的恋乡情结中轻轻地叩问历史,用悠悠的人文典故激活沉寂千年的皋兰山,使我们看到,皋兰山作为一个物质具象的存在,不仅承载了丰厚的文化信息,还成功地注塑了兰州人的性格。《圣果》写新疆的各种珍奇水果的色、香、味、形,但最后却落脚在培植水果的各种恶劣环境上,“正因为有了风沙的侵犯,生命才显得格外的顽韧和绵长”。《乘沙漠车记》写自己对新疆沙漠中一个油田的采访,在沙海茫茫的苦行中深深地感受到,“沙漠是冷寂的,但它的下面有火焰,都市是狂热的,但它未必不会使人变得像货币般冷漠”。《置身西西里》则以异域的人文风光为背景,展示得却是自己对黑手党,对街头艺术,对教堂的各种思考。尤其让我深受震撼的还是开篇之作《王府大街64号》,作者通过对这个早期中国文联和作协办公大院的历史回顾,特别是对文革时期劫难场景的再现,以一种亲历者的身份直指人性内部,以一连串的人性追问和自我拷问将这场悲剧引向人的生命内部,引向人的动物行为学中。这些文章虽然都侧重于一地一景的感受,有着浓郁的抒情成分,言语之中总透射着诗性的特质,但更多的还是饱含着思想的涵量,浸润着作者对历史、文化乃至生命的多方位思考。
  就我个人的兴趣而言,我更喜欢雷达先生写足球、写古玩、写秦腔的那些篇章。我觉得它们更富生命的动感,更能体现作家内心深处的个性情怀和对生活的体察方式。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交。大凡性情中人,都不可能没有一两点所谓的“癖好”,这些“癖好”有时看似不可思议,却是一个有个性的生命的重要表征,是我们洞悉一个生命内在情愫的隐秘之门。雷达先生对足球、古玩和秦腔确有爱之成“癖”的迹象,否则他不可能从中体悟到许多独异的文化内蕴和精神品格。如他写足球,却将这项运动作为人类的行为艺术来看待,有时甚至从人类内在的生命欲望中进行行为学上的探讨,实在是很有意思。他写秦腔,将秦腔内在的阳刚之力和旷达的襟胸展示得可谓淋漓尽致,以至于我们无法知道,究竟是秦腔深深地统摄了作者的内在灵魂,还是作者自身的生命激活了秦腔的内在精神。在写古化石的文章中,他将化石作为一种被历史瞬间冻结的生命来体察,并通过种种不同的化石达到对远古生命的重新对话。从化石中,他不仅看到了生命中不可把握的灭顶之灾,看到了自然本身的艺术杰作,看到了生命在超越时空中的一种永恒之美,还看到了世人丑陋的做假手段和物欲极度膨胀的心态,看到了生命被扭曲、艺术被亵渎的无奈情形。这些散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雷达对现实环境的非凡的艺术穿透能力,还让我们感受到他用自己的心智激活事物的高超的叙述能力。在他的散文中,仿佛有一匹桀骜不驯的思想之马奔跑其间,跃动着刚劲而原始的生命活力。


查看完整版本: [-- 诗与思的融汇——读《雷达散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