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9月 ->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朱铁志 2000-09-30 00:00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朱铁志
  自恃是一个不错的音乐爱好者,但听现如今的某些流行歌曲,常让我有“老了”的感觉。一样的汉语、一样的音符,听起来却不知所云。不敢随便指责流行歌曲从业人员,因为不懂人家究竟操持着什么样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趣味”、“新手法”。那么只好“反求诸己”,一定是自己跟不上瞬息万变的精彩世界,无可救药地落伍了。在我这艘“沉舟侧畔”,早已呈千帆竞发之势;可惜的是,“病树前头”,似乎未见万木争春的繁荣景象。
  “业内人士”固然自顾自地“繁荣”着,一会儿一个流派,一会儿一个组合。在外人看来,无非是歌加舞、舞加歌那一套,至于歌曲本身,并没见多大起色。倒是那些歌词越发莫名其妙、越发不知所云了。胆大的,说没听懂;胆小的,说听不懂,总而言之是一个不懂。其实对于原本文理不通的某些歌词,你让大家怎么懂?
  空说无凭,还是举几个现成的例子吧。一首叫做《千古一爱》的电视剧插曲这样唱道:“你是那么咄咄,你是那么乖乖。”鬼知道这里的“咄咄”、“乖乖”是什么意思!还有一首叫做《牵手梦缘》的歌儿,题目就不通,或者压根儿就是错别字;歌中更有“好人都祝好人的你,愿天下人一路平安”之类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句子。还有一些歌曲意思虽然还算明白,但往往“祖国”、“民族”、“大中华”、“中国龙”之类的“大词儿”泛滥,既没有意象,也没有意境,仿佛“文革”中的政治口号。一些专题晚会的主题歌,往往是这类所谓“革命歌曲”的大展览。而垄断这些歌曲创作的,要么是居于话语霸权地位的个别“词作家”,要么是给电视台捐了大把银子从而获得客串晚会唱词儿资格的“儒商”。
  纵观近年来的流行歌曲创作,我以为毛病主要出在两点:一是大而无当。这类作品表面上冠冕堂皇、正儿八经,能把人吓得一愣一愣的,内里却虚假、空洞、苍白、乏味,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轮番儿轰炸,听上去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大而无当,不知所云。把这类歌曲与《我的祖国》那样的经典名作相比,同样是歌唱祖国,在托物寄情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上,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同经典名作所寄寓的深刻哲理和令人回味无尽的美妙意境相比,那就更有天壤之别了。二是虚情假意。这类作品往往故作柔情似水、千娇百媚、欲说还休诸状,听上去愁肠百转、寻死觅活,想一想却不过是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装神弄鬼、装疯卖傻,没一点儿真情实感。所以常常是台上唱得死去活来,台下观众却忍俊不禁、笑成一片。只有那些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舞动电筒、火机、荧光棒,泪眼涟涟地跟在“明星”屁股后面可怜巴巴地追星。
  流行歌曲的“贫血”、“缺钙”现象,源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局限。缺乏起码的文化修养不用说了,连基本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不叫人满意,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听着流行歌曲,学写流行歌曲,再凭着小聪明、小天赋“一不留神”成了“集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的“小明星”,这是不少人的“成才之路”。遗憾的是,这种近乎近亲繁殖的窘况,难免使谬种流传。无怪乎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常常是一些不阴不阳、不男不女或一味摹仿港腔台调的表演了。


查看完整版本: [--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