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烟波江上白马石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9月 -> 烟波江上白马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良学 2000-09-30 00:00

烟波江上白马石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

  烟波江上白马石
  陈良学
  透过轻纱般的乳雾,看到的是一块依山傍水的土地,平缓的山峦在江水的长期冲刷下显得温柔而又妩媚。南面是宽阔的汉江,碧绿的江水从山峦的西边漫进沙坪河,大江与小河融为一体,山势蜿蜒,曲水环绕,致使这山峦三面漫水,一面靠山,看上去就是一爿小岛。
  这是一块令紫阳人骄傲的史前文化发祥地,早在新石器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据考古调查,白马石文化遗存包含了龙山文化和早期巴蜀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
  虽然,绿树丛中的村舍大多是新建的,但历史的贝壳却牢牢地焊接在这里,几乎是每家的牛栏猪舍都用江石与青砖砌成,而这些青砖造型奇特,每一块都有公母榫,显然这是用以加强建筑物整体结构的部件。砖上镌刻着古老的铭文,那篆隶夹杂的文字,绳纹纵横的砖体,向人们展示着它的渊源与身价。“仇食门”、“身乐八千万”、“南天马”等铭文在众多漶漫难辨的秦篆汉隶中显得格外醒目。
  看来,当年这里的名门望族、巨商大贾们在建造宅第时,都寄托了一种深深的期望,期望着他们的显赫与富有长留人间。然而,一代王朝坍塌了,又一代王朝建立了,循环往复,古宁都的辉煌于是被历史的尘埃沉重地封存在这深山僻壤里。曾几何时,秦汉砖瓦、晋魏遗迹只有在村民们修田造地或渔猎耕种时偶尔一露峥嵘,但却如同树根、如同山石般挖之不尽,取之不竭。不知有多少代的山民们在这个显赫一时的废墟上获得了先民们慷慨的赠与。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三年的初秋,一场百年罕见的洪水终于冲决了历史的尘封,古老的宁都遗址向她的后裔们敞开了阿里巴巴宝库般博大的胸怀,一堆又一堆的古砖瓦出土了;随同出土的还有被山民们称之为“裤子钱”、“刀子钱”的布泉、货泉、五铢、鱼眼等珍贵钱币;而陶罐、瓷碗、瓷盘乃至手镯戒指、金银玉器、刀矛箭镞等等物品更是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山民们的锄头下。寒气逼人的砖块被认为是不祥之物,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岂能不受?“天予不受,反受其咎”,山民们只好用来做了厕圈的基石;而锈迹斑斑、铜绿驳驳的“铜钱壳子”,不是成了儿童的玩物,便是被外来的商贩廉价收购。也许,那些厕基下的“仇食门”、“身乐八千万”、“南天马”们正是千年前名门望族高楼深院的墙阙哩!
  如今的白马石是一个建制乡的政府机关所在地。或许是对未来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期望,或许是要更好地提炼山水的精华,人们把这里称做“金川”。金川乡的决策者是一班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们对这里的历史之酿进行了充分的品味,一幅金川未来的蓝图也就在他们的手中从容地展开: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楚风秦韵的民俗文化资源,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重新建造一个南北文化荟萃的水乡集镇。


查看完整版本: [-- 烟波江上白马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