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由农牧矛盾到农牧结合——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生产合作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5年03月 -> 由农牧矛盾到农牧结合——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生产合作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沫 1955-03-31 00:00

由农牧矛盾到农牧结合——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生产合作社

第2版()
专栏:

由农牧矛盾到农牧结合
——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生产合作社
本报记者 林沫
许多人都知道农业或者是牧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但农、牧业结合的生产合作社却更有它独特的好处,它可以把农、牧矛盾变为农、牧结合,使农、牧业生产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五区白音土门屯在一九五四年三月建立了一个农、牧业结合的生产合作社,名叫新牧社。最初入社的有十九户,共男、女一百零五人,全社耕种着九十六垧(每垧十五市亩)地。按他们种的这些地,也就和内蒙一般农民耕种土地的数目差不多了。可是,他们还牧养着大小一千一百六十头牲畜(其中有为社外群众代养的二百七十头),光乳牛就有一百零三头。要把这些牲畜真正牧养好,各家往往就得拿出一半的劳动力。所以,在建社以前,有的人要好好照顾牲畜,就把地荒下了;要好好种地,又把牲畜饿瘦了,很难弄得两全其美。
农、牧矛盾,在村和村、区和区甚至旗和旗之间,也表现得很突出。在内蒙古一些农业和牧业相毗连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农田和牧场插花交错,蒙族和汉族、农民和牧民一地杂居。农民要开荒种地,牧民要保护牧场,有时是耕地破坏了牧场,有时是牲畜糟蹋了农田,双方常常会发生些意见,甚至还要影响到民族的团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半农半牧区实行了以牧业为主,照顾农业,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政策。各地召开干部和群众会议,协商解决,划定农田和牧场的界线。有的地方还有计划地调换和封闭了一部分插在牧场中间的小块耕地。这些办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却不能使问题获得彻底解决。
白音土门屯和周围的几个屯子在农、牧业生产上过去也常发生纠葛。白音土门屯北边是苏根屯,西边是查干敖拉屯、西南是牙力涅屯。白音土门屯东边是本屯的一块很好的牧场,可是在牧场中间,却有苏根屯、牙力涅屯和本屯的人零星地耕种着的二十多垧土地,这就影响牲畜不能好好放牧。同时,白音土门屯的人也在苏根屯的牧场上种着地,在牙力涅屯的牧场上放牧。过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区公所曾召集几个屯的干部和群众开过不少会,也划过界,立过约。但对一家一户的农、牧民实在不好办,今年这块地封闭掉不种了,明年又在旁边另开一块。别人找他理论,他就说:“你们养了牲畜,能吃肉,能卖钱,咱不种地吃沙子呀!”放牲畜的人也是一样,今天不是你越界放牧,明天就是他越界放牧。弄得区、村干部经常为这些事调解不清。
自从白音土门屯建立了农牧业结合的生产合作社以后,情况就变了。这个屯的农、牧民绝大部分都成了社员。社员的土地都无报酬地归了社。(在内蒙古一些半农半牧区,土地较多,解放后农、牧民获得土地比较容易,在建立合作社时,社员都自愿不计土地报酬。)在白音土门屯东边那块牧场里,社内的土地首先自己封闭了;外屯种的土地,经过双方协商,由合作社在别处划出适当的土地给调换了。在放牧方面,白音土门屯的牲畜,因为由合作社统一经管,就以合作社为主,领导周围的互助组和单干户,划定了冬夏牧场,实行有计划放牧,这就改变了过去乱放牲畜的现象。多年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有了农、牧业结合的生产合作社,就顺利地解决了。
合作社是土地伙种,牲畜伙养,这样就可以统一计划、安排生产,并根据每人在农、牧业生产上的特长进行分工。新牧社组织有农业、牧业、副业三个生产队。牧业队里又有放牧、防灾接羔、挤奶、奶品加工、技术研究等各种小组。放牧组里都是对放牧比较有经验的人。过去,很多人缺乏游牧所需用的工具,牲畜只能在屯子附近放牧,吃不到好草。建社后,他们置备了蒙古包、帐篷,这样,放牧组就可以带着牲畜,到远处找水草好的地方去游牧。合作社的牲畜吃的膘比当地一般牲畜都好。
建社以前,有些养奶牛比较多的人,别的活忙起来,就顾不上去挤奶,也就把牛奶损失了。现在挤奶组的二十来个妇女,在挤奶季节把一百多头乳牛的奶全部挤下来,再由加工组制成黄油、奶皮、奶豆腐,每家都可以分到。
在农业生产方面,合作社开始改变了粗放的耕作方法,有计划地缩小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往年对庄稼一般只铲一遍、?一遍,建社后作到铲两遍。合作社还试种了两垧高产量地,每垧地上了五十来车粪。当地习惯,过去种地都不上粪。合作社今后如能充分利用大量牲畜粪,进行田间施肥,粮食产量将大大提高。同时,也就可以供给牲畜更多的饲料,提高牲畜增殖率,增加畜产品的收入。
新牧社除进行农、牧业生产外,还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打猎、割苇子、运输等副业生产,一年共收入两千多元。
一九五四年秋季遭了水灾,新牧社只收了三万来斤粮食。但因为他们提高了牧业生产,又有一部分副业收入,社员的生活还是过得很好。如社员诺门达来,一家五口人,一个半劳动力,入社三头乳牛,一头耕牛租给社里使用。全年劳动所得、牛租及入股牲畜的红利,共分到粮食一千六百斤,副业及羊毛款五十五元,绵羊羔三只,山羊羔十一只,黄油十八斤,奶豆腐六十六斤,预计还能分到两头牛犊。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半农半牧区,不少地方已经感觉到,组织农、牧业结合的合作社或互助组,是解决农、牧矛盾和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良好办法。内蒙古全区在一九五四年已建立了二十多个农、牧业结合的生产合作社。


查看完整版本: [-- 由农牧矛盾到农牧结合——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生产合作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