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关注时代 关注现实——记作家张平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10月 -> 关注时代 关注现实——记作家张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晋连文 2000-10-31 00:00

关注时代 关注现实——记作家张平

第4版(要闻)
专栏:

  关注时代 关注现实
  ——记作家张平
  晋连文
  新中国电影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影片,它紧密切入中国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在一个时期里成为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它轰动全国,票房收入遥遥领先于同期放映的进口大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就是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
  作家张平由此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为一部优秀影片提供了蓝本,更重要的是,他把一种高尚的品格和无畏的精神贡献给当下的中国。纵观张平的创作道路可以发现这样的事实,从《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到《抉择》,张平的长篇纪实文学和长篇小说每每一经发表便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文坛关注和广大读者好评;每每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曲艺、广播剧、连环画等各种形式,拥有难以数计的读者、观众和听众;在全国性的文艺评奖中连连获奖,《孤儿泪》、《抉择》以及根据《天网》和《孤儿泪》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先后五次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对他来说是情有独钟,是他始终坚持的道路。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是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从自己的血液里流淌出来的,《抉择》等作品的成功,显示了当代现实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张平是一位有着独特经历的作家,是在成名之前有着扎实准备的作家。张平家庭的挫折不断、个人的历经磨难,激发了他想要诉说的愿望。他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981年的《祭妻》。他的早期作品从人的感情和命运出发,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不同性格和命运的妇女故事,把一个个美丽而不幸的生命推到读者的面前,并形成张平早期作品哀婉悲切、追求情感意义和诗化的风格。
  1987年,对张平的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张平到汾西县深入生活,深深地感到,廉洁自律、惩治腐败、克己奉公、主持正义,对于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品质。于是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法撼汾西》。张平的创作走出了“家庭”、走进了社会,由抒写个人苦情转向了关注民间疾苦。他的作品的艺术视角触及到人物心态、文化心理、民族特征等深层次方面。他的作品的思想容量和艺术深度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1997年8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抉择》是张平90年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新的突破和超越。在这部40多万字的以国有企业改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里,张平以饱满的政治激情、沉重的忧患意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社会矛盾的深刻揭示和无情剖析,紧紧抓住了反腐败这一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主题,表现了作家直面现实的理性思考和艺术勇气,从而给人的灵魂深处以更为强烈的震撼。
  张平在《抉择》的“后记”中说:“作家绝不可以远离时代和人民。不关注时代和现实、没有理想和责任的作家,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但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张平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关注我国前所未有的改革事业,重点是关注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关系到改革事业成败得失的党风问题。把党风问题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正是反映了作家不回避社会矛盾、敢于涉及当代中国这一重大的现实问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艺术勇气。张平被誉为“高唱反腐倡廉战歌的作家”。张平说:“选择了为老百姓说话,就应该直面这个敏感而沉重的课题。”张平在保定、太原的一些能源化工企业实地采访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老百姓强烈呼唤惩治腐败的声音。但是,腐败的泛滥并没有使作家失去了信心。“腐败并不可怕,毕竟我们还有更多、更坚强的健康力量。”这也是张平从生活中感受到的。张平,作为党培养出来的一位青年作家,他是把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看待的。作家要为人民鼓与呼,作家要给人民带来信心、希望和力量。邪不压正,正必祛邪,是张平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法则。惩恶扬善,激浊扬清,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和政府反对腐败、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张平作品所表现的时代主调。这就是张平作品的政治意义和审美价值。
  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山西的老作家如赵树理、马烽等有着为人民大众写作的优良传统。张平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且在新的时代精神感召下,有了新的表现和进步。“我的作品就是要写给那些最底层的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永生永世都将为他们而写作!”“我不会走向纯艺术,更不会为了艺术而牺牲掉作品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在艺术和道义发生冲突时,我只能选择后者。”这就是张平的艺术选择。
  张平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深入生活的结晶,是时代的回响。他在写作之前,要进行大量的采访和调查。张平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所结交的许多基层的朋友,包括农民朋友、工人朋友和公安干警朋友,是他的创作得以成功的重要的群众基础,是他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的强大精神支柱。1997年夏天,张平因为《天网》和《法撼汾西》这两本书在北京打官司时,几个临汾的老农民千里迢迢地赶来支持他。他们说,要是法院把作家张平给判输了,宣判那天,他们全村的人都要来北京当众给作家挂匾。这件事给张平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每次说起,他就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作家与人民的关系。“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邓小平的这两句话说得千真万确。张平对这两句话更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查看完整版本: [-- 关注时代 关注现实——记作家张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