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母爱的力量——记“爱国拥军好母亲”嵇蓉珍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1月 -> 母爱的力量——记“爱国拥军好母亲”嵇蓉珍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大伟 郑黎 范伟国 2000-01-31 00:00

母爱的力量——记“爱国拥军好母亲”嵇蓉珍

第1版(要闻)
专栏:

  母爱的力量
  ——记“爱国拥军好母亲”嵇蓉珍
  新华社记者 李大伟 郑黎 本报记者 范伟国
  编者按:嵇蓉珍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一位普通战士的母亲,朴实无华。几年来她以博大的情怀,激励儿子安心服役,儿子得病后,又鼓励他与病魔顽强斗争。她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身处逆境而能为国分忧,被誉为浙江省的“爱国拥军好母亲”。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那至真至诚的爱国心、拥军情,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光芒。我们的国家正是有许许多多像嵇蓉珍这样的好母亲,人民军队才更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更加兴旺发达。
  1998年10月28日,秋阳灿烂。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电器仪表厂下岗女工嵇蓉珍,在她那间新开张的窗帘店里独自忙碌着,心中满是喜悦:失掉心爱的工作已经4年,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店铺;“妈妈,再过几天,我就要退伍回家了。”几天前,儿子在电话里亲切的声音还在耳畔萦绕……
  “蓉珍,蓉珍,快去部队,琪琪出事了!”一位亲戚匆匆跑进店里,急切地传递着部队来的消息。嵇蓉珍只觉眼前一黑,等到清醒过来,已是泪流满面。
  厄运再一次降临到这位命运多舛的母亲身上。
  爱子的生命只能以周计算,你深明大义
  ——“部队培养了我儿子,自己能承担的,就不再拖累部队了。”
  南京军区总医院手术室的门轻轻地关上了。无影灯下,儿子嵇琪已沉沉入睡;门外,母亲嵇蓉珍那颗悬着的心一阵阵悸颤。尽管医院派出了最好的专家,但她心里清楚:儿子患的是晚期脑瘤,兴许下不了手术台。
  嵇琪是闻名全国的“硬骨头六连”所在团修理连战士。1998年10月从长江抗洪前线凯旋不久,他突然感到头部剧痛,接着全身抽搐,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战友们没有忘记,在那场与特大洪水搏斗中,这位硬骨头战士曾10次晕倒在大堤上,5次被抬进临时救护所。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总是不顾劝阻,扛起沙包继续投入抢险战斗。在当时恶劣天气下,大家以为他是疲劳中暑,谁也没想到他……
  6个多小时后,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了。“琪琪——琪琪。”在母亲声声呼唤中,嵇琪睁开了眼睛。脑外科专家从他左脑室成功摘除一个直径10厘米的罕见胶质瘤。可惜晚了,肿瘤细胞已经扩散,嵇琪的生命只能以周来计算。
  从嵇琪入院那一刻起,部队上下就给予这位抗洪勇士特殊的关爱。医院成立特别救护小组,全力延续嵇琪的生命;嵇琪放疗后需要大量营养,部队党委决定,为他拨出特殊补贴;他所在的修理连官兵发起“援助嵇妈妈,抢救好战友”活动……
  嵇蓉珍流下了热泪:这些年,靠部队培养,儿子入了党、立了功、学了技术;现在,部队又在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的生命。“我得为部队分担些忧才是,千难万难也不能让部队着难啊。”
  想到这,嵇蓉珍赶忙给在上海工作的妹妹和镇海的亲戚打电话,四处筹钱。儿子的病情稍一稳定,她便返回家乡,想提前支取嵇琪当年的优抚金。居委会的人告诉她:钱还没拨下来,如急需,可先垫付。嵇蓉珍说:不用了,我再想想办法。
  转了一圈,她来到自己那间刚开张的窗帘店,打起了卖店的主意。
  “这店是你后半辈子的生计,再难也不能卖啊!”面对亲戚们的阻拦,嵇蓉珍说:“部队为抢救琪琪,不知花费了多少钱。自己能承担的,就不再拖累部队了。”就这样,她东拼西凑5万多元钱,硬要承担儿子治病所需的高档药品和营养费用。
  修理连官兵捐出1388元津贴费,打算给战友买部轮椅。钱,嵇蓉珍没拿,又原封不动送了回去:“连队刚搬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多,这些钱就给连里买些图书吧!”泪水模糊了官兵们的眼睛:“嵇妈妈,您是最需要帮助的呀!”
  今年1月10日,听说部队正在开展义务献血活动,嵇蓉珍冒着细雨,替儿子献上了200毫升鲜血。嵇蓉珍说:“儿子的身上不知流淌着多少人的血液,代他尽份义务我心里好受。”
  那天,师长戚建国到医院探望他们母子,面对深情守护在儿子身边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嵇蓉珍,问她有什么要求,嵇蓉珍平静地说:“属于儿子的时光也许不多了,我什么要求也没有,只想陪伴在他身边……”师长含泪向嵇蓉珍行了一个军礼,颤抖的手久久不愿放下。
  含辛茹苦把儿养大,你以国为怀
  ——“儿子是我的,更是国家的;当兵尽义务是情理中的事。”
  嵇琪静静地躺在病榻上。这天,战友们特地赶来向他祝贺24岁的生日。一曲《回家》的旋律在病房里回荡,如泣如诉,嵇蓉珍眼含泪光:家,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1969年3月,18岁的嵇蓉珍响应祖国号召,从上海南市区插队落户到当时的宁波市镇海县觉渡公社袁家大队。4年后,她与社办砖瓦厂工人柴梦根结婚。不幸的是,就在一双儿女相继出生不久,丈夫得了严重的肺气肿病,长年卧床不起。
  为了支撑起一个多难的家,嵇蓉珍把3岁的女儿送到上海托母亲扶养,自己每天背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到砖瓦厂做临时工。白天干着连青壮年男子都觉得吃力的粗重活,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精心照料病重的丈夫。
  1979年,国家落实知青政策,大批知青返城。为了病中的丈夫,她放弃了重返上海的机会,被安排在镇办工厂上班。
  生活依旧窘迫。在渐渐懂事的儿子面前,嵇蓉珍经常讲起这样一件事:那一年冬天,正是丈夫病得最重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张罗着过年,可她们家连买菜的钱还没有着落。嵇蓉珍搂着年幼的儿子,守着病床上的丈夫,只觉得阵阵冷风钻进小屋。正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镇里民政助理送来了30元的救济金……“咱们家的难关,就是这样一次次靠党和政府的关怀度过的;等你长大了,可得要好好报效国家呀。”
  1982年,带着对妻儿的无限歉疚,丈夫离开人世。为了还债,嵇蓉珍变卖了唯一一间瓦房,带着儿子住进了亲戚家。没钱买菜,她时常花4分钱从街上买回半公斤紫云英,背着儿子,用盐水煮一煮,一吃就是好几顿。女儿嵇敏7岁那年,嵇蓉珍把她接回身边读小学。半年后,外婆来看她,问她中午吃的啥,嵇敏指指酱油瓶说:我和弟弟吃的是米饭,妈妈喝的是酱油汤……
  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嵇蓉珍与儿女相依为命,直到把他们养大成人。
  1995年冬,一年一度的征兵时节。正在上海一家装饰公司做工的嵇琪风风火火赶回镇海,见到母亲喜兴兴地说:“妈,我想参军。”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宁波的经济发展很快,许多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在当地成就事业。
  听说嵇蓉珍要把儿子送去当兵,左邻右舍都来劝她:你这辈子摊的难事太多了,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刚能挣钱养家,咋舍得让他走呢?
  听听好心人的劝说,想想妈妈今后生活的艰难,当兵心切的嵇琪犹豫了。儿子的心事哪能瞒过母亲:“去吧,自古男儿当报国,妈支持你的选择。”嵇蓉珍坚定地鼓励着儿子。
  那天,母子俩来到征兵办,人武部的同志一眼认出了嵇蓉珍。考虑到她的实际困难,大家劝他还是把儿子留在身边。嵇蓉珍说:“儿子是我的,更是国家的,长大了就得给国家用;当兵尽义务是情理中的事,个人的难处挺一挺就过去了。”
  列车就要启动了,看着寒风中形单影只的妈妈,嵇琪不觉潸然泪下。嵇蓉珍一边掏出手帕帮儿子擦泪,一边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妈不喜欢看到你这样。”
  独自咀嚼生活的艰辛,你示儿建功
  ——“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妈只盼你在部队长出息。”
  生活的磨难对嵇蓉珍来说实在是太多太多……
  自打儿子当兵后,家里便少了主要的经济来源。
  这是骆驼镇一家毛衫厂。临下班时,厂长叫住嵇蓉珍,心情深重地对她说:“厂子一直不景气,连我自己的工资都快开不出了,希望你能理解……”嵇蓉珍明白了一切,默默地走出厂门。
  好不容易找到的这份工作又丢了。从44岁那年下岗算起,这已是她第四次失掉工作。
  军营里的嵇琪,最牵挂的是家中的妈妈。每月的津贴费他舍不得花,从中省下20元,寄回家。感受着儿子的拳拳孝心,嵇蓉珍的心一刻也平静不下:可不能因家庭困难拖了琪琪的后腿,让他心挂两头。于是,她又四处奔走求职。每次给儿子写信打电话,总忘不了重复那句话: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你要安心服役,妈只盼你在部队长出息。
  天渐渐暗了下来,如注的大雨浇在奔波求职的嵇蓉珍身上。疲劳、着凉,加上内心焦急,当晚她便病倒了,一连两天高烧不退。邻居大妈发觉后,把一碗煮好的粥端到她的床前。
  “丁零零”——就在这时,嵇琪打来电话。他从一位探家的战友那里得知妈妈又失去了工作,特意打电话安慰妈妈。听到儿子的声音,没等邻居大妈张口,嵇蓉珍一把抢过话筒,强装出欢快的声音:“妈在家很好,最近又找了份工作,月薪五六百块钱呢。你就放心吧。”话一出口,一旁的邻居大妈禁不住抹起了眼泪。
  转眼,儿子当兵已一年多时间,嵇蓉珍决定到部队看望他。母子重逢,该有多少话要讲啊。吃晚饭时,儿子无意间告诉妈妈:部队马上就要开训了,我得抓紧时间把枪械抢修一遍。求职的艰辛、身体的病痛、思儿的亲情……嵇蓉珍都深深地埋在心底。第二天一早,她给儿子留下一张纸条:“琪琪,好好干,妈走了。”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部队。
  嵇琪当兵后的第二年春节,镇里领导到嵇蓉珍家走访,听说她下岗在家,没有固定收入,打算安排她到镇办企业去上班。嵇蓉珍感激地说:眼下企业处在转型期,许多工厂都在裁员,有些年轻人都下岗了,作为军属,我应该带头服从大局才是,哪能再给政府增添负担呢。她谢绝了镇政府的照顾,决意自谋职业,在镇上开办一个加工窗帘被套的小店。税务所专门腾出一间临街店面,以最优惠的价格租给她。
  那些天,嵇蓉珍一边忙着整修店铺,一边忙着进货。连日的奔波,使她多年积劳成疾落下的妇科病复发了,住进了医院。
  “这次你病得不轻,就让儿子请几天假回来帮帮你吧。”一位亲戚当着她的面拨通了嵇琪部队的电话。谁知嵇蓉珍刚拿起话筒,那头传来儿子急促的声音:“部队正整装待命,准备去九江抗洪前线。”听到儿子的这番话,嵇蓉珍马上改口说:“上了前线,别怕吃苦,好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妈等你的好消息。”
  嵇琪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就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他光荣入党并荣立三等功。
  …………
  太阳又一次升了起来,透过窗棂,照在嵇琪苍白的脸颊上。当初,医生曾无奈地断言:嵇琪最多只能生存3个月。如今,400多天过去了,在妈妈的相依相伴中,嵇琪依然微笑着迎接每一轮新的太阳。人们说,这是母爱的力量!
  1999年11月29日,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嵇蓉珍“爱国拥军好母亲”荣誉称号。
  当嵇蓉珍得知儿子所在的连队战士沈正龙生病住院时,她心急如焚,多次去探望。图为嵇蓉珍在医院看望沈正龙时的情景。新华社记者 蔡志培 摄(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母爱的力量——记“爱国拥军好母亲”嵇蓉珍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