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大栗子镇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12月 -> 大栗子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书政 2000-12-30 00:00

大栗子镇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

  大栗子镇
  张书政
  小镇清幽,山水明媚,地处吉林省东南,犹如边陲明珠,镶嵌在中朝界河鸭绿江畔。
  江畔有奇石,立岸成双,如从天坠,形色酷似大栗子,地名由石而得。
  五十五年前,此地非城非镇,无乡无村,土名“大栗子沟”。山里有座小型铁矿,被日本人侵占,沟谷之中,是矿山的简易机关,房舍寥寥,鲜为人知。是历史赋予机遇,大栗子沟一夜成名。
  时为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率部溃逃,并挟持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以及小朝廷的勋戚显贵,逃至大栗子沟,苟延残喘。一时间,此地成了东方政治、军事的一处热点。
  今日大栗子,历史风云散,几度夕阳红。这片山、田、路、舍,依然流传着苦涩的历史故事。
  镇南路东,远山近水,含波吐翠。这块风水宝地,原来建有大栗子铁矿日本矿长的豪宅。通透的条木围栏,白色的木桩篱笆,前后两院,花木扶疏;“丁”字形房舍,华屋数间。溥仪逃亡大栗子沟,以矿长豪宅为行宫,与婉容、李玉琴居住。豪宅御用,身价倍增;边陲之地,“天高皇帝远”,这处有了行宫味儿的建筑当然特别。无可奈何花落去,1974年,“丁字房”被拆毁,“行宫”废弃,蔓草半墙,牛羊卧息。
  行宫之南,菜畦碧绿,烟柳人家。一栋日本风格的长楼,浓荫周匝,人称“皇亲楼”。这是溥杰和嵯峨浩一家人,二格格、三格格、五格格等溥仪“御弟御妹”的旧居。现在,“皇亲楼”已属寻常百姓家,出入着铁矿工人及其家属。
  小镇有位“历史老人”马文洲,曾在“皇亲楼”执炊,年近八旬,精神矍铄。他讲起小镇与日伪大溃逃的历史,津津有味。当年,大栗子沟涌进日伪溃逃者四百多人。他们是1945年8月11日半夜,在长春东站爬上火车,8月13日到达大栗子沟。最初,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每日焦躁不安。后来,树倒猢狲散。王朝末日,丑态百出。御厨用啤酒瓶子给皇帝擀面片儿,大臣们拿着古玩字画儿换煎饼,皇后犯大烟瘾耍疯闹人,溥仪带出来的传国玉玺和皇冠珍珠在库房失盗……
  溥仪在大栗子沟亡命六日。8月15日,溥仪听人传达了日本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英语广播。8月17日,溥仪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举行退位仪式。8月18日黄昏,溥仪离开大栗子沟,企图逃往日本。第二天,在沈阳机场成了苏军的俘虏。其实,日本关东军与苏军当局洽降约定,溥仪由日方负责,在沈阳交出。关东军让溥仪到沈阳换乘大飞机再去日本,这是一片鬼话。
  镇南路西,店铺民居,参差错落。屋宇突出者,青砖黑瓦,坐北朝南,气度恢宏。这就是溥仪召开御前会议,签署并宣读《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的地方。此房原为大栗子矿山株式会社食堂,如今保存完好,门口嵌着“溥仪退位旧址”的标牌。置身房间,人们会想起溥仪在《我的前半生》“大崩溃”一章中,忆及关东军导演这幕退位丑剧时写到的,“他们拿来了那位汉学家的新手笔——我的《退位诏书》。我站在犹如一群丧家犬的大臣、参议面前,照着念了一遍。”仅仅两分钟的宣读,傀儡皇帝退位丑剧乃至上演十三年又五个月的伪满洲国政治丑剧,在大栗子沟收场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青山依旧在,大栗子沟已经变成大栗子镇。镇辖三村,户数四千,人口万余。新路坦荡,老街犹存。工、农、商、贸,欣欣向荣。为了牢记五十五年前中日之间那场不幸之战,为了不让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及其儿皇帝的政治丑剧重演,吉林省文化厅,长春伪皇宫陈列馆,白山市,临江市,都帮助大栗子抢救小镇的历史。他们派人进京,访问年已九旬的溥仪之妹二格格、五格格,请来年过七旬的溥仪之侄爱新觉罗·毓嶦等人,这些溃逃亲历者的回忆,丰富了小镇的历史故事。溥仪退位旧址和“皇亲楼”,已整旧如故;溥仪逃亡的行宫,正在修复。小镇的历史故事,讲述者越来越多……


查看完整版本: [-- 大栗子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