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变“懒”的农民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4月 -> 变“懒”的农民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小牛 2000-04-29 00:00

变“懒”的农民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

  变“懒”的农民
小 牛
  平心而论,下村吃饭,那荤上加荤的菜算得扎实了:红椒鸡丁,油炸豆腐,瘦肉溜丝,排骨炖汤。支书晃着头发零乱的脑壳:“条件差呵,比文件规定的三菜一汤还少一个菜。”黑红的脸上却分明溢出自得。
  而我是真实的不满足。“缺了菜呢!”我说。按俗称,地里长的带叶蔬菜才叫“菜”。这四大碗至少换上两碗蔬菜,我就吃得痛快了。
  那是在一个叫塘溪的村子里吃中饭。年轻的支书因堂客外出办事了,把伙食安排在一位邻居家里。和支书共进餐已有多次。1996年,我在这个村蹲点一年。支书当时就说:你们城里人下乡来好呢,别的不说,吃菜都格外鲜!我深以为然。这塘溪村田少,人均才零点四亩,但土不少,人均零点五亩,土里种的菜自然也不少。那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满口清香的“土货”呵。我无论在支书家还是别人家吃饭,都一个劲过蔬菜瘾。当然,除了贪吃蔬菜,还爱吃红薯粉丝,那更是塘溪一大特产,柔韧爽口,鲜而不粘。1995年在“中国第二届农产品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铜奖,名声大噪!是湖南省唯一获奖的农产品呢。
  这次再去塘溪,是要看看村里新办的粉丝厂。这是在镇里扶持下办的股份制企业,年设计生产能力四千吨,采用全套自动化机械设备。我们吃饭的时候,机器磨着薯浆的声音一直在耳边极有节奏地响。支书便听音乐一样眯起了眼,将“菜”的问题彻底撇开了。
  是支书堂客又引得“菜题”热烈。她正好从八里外的镇上办事回来,一见我,叫:“哇,你来了!”旋即责怪丈夫和邻居:“怎不买点蔬菜?忙成那样!”又挥一下手:“我去家里拿!正好从镇上买回一把。”拔腿就跑。那原本苗条的身子这两年发了点福,竟跑得像慌急的鸭子一样。很快,一大碗鲜嫩的蒿菜叶端上来了,我双眼发亮,胃口大开。支书堂客这才向我解释:粉丝获了奖,村里红薯种得越来越多,菜也就种得越来越少,大家基本上买菜吃呢!
  支书再次将头发零乱的脑壳晃一晃:“我们是懒了,菜都不想种了。不过,也不光我们,你去镇上菜市场看看,卖菜的是农民,买菜的也差不多都是农民呢。”
  我点点头,承认支书说的事实。如今,农民买菜的是越来越多,倒是单位上有点闲土的,种菜的工薪族劲头大起来。但又赶紧摇摇头,要否认支书说的“懒”。如今,村里有专门把力气下在地里,种地种菜的专业户,也有许多人去做工,农民都懂了,中国经济不发达,死守土地的人太多。男人的“男”字就是死下力气扛一块田哩。这几年塘溪的粉丝作坊多了,经济才宽裕起来,现在又耸起一座带现代化色彩的粉丝工厂,刚开工就有省内外的订货单接踵而至,村里的前景不是越来越炫目么!


查看完整版本: [-- 变“懒”的农民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