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鲁能杯”全国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科普知识竞赛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5月 -> “鲁能杯”全国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科普知识竞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2000-05-27 00:00

“鲁能杯”全国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科普知识竞赛

第4版(专版)
专栏:

  “鲁能杯”全国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科普知识竞赛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人民日报社 协办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参赛说明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增强公众对愚昧迷信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的识别及抵制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特举办此次知识竞赛。
  1.答题者在ABC三种答案中,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将“○”涂成“●”;多选或不选均作错误处理。
  2.为了便于答题,我们编写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科普知识》一书,供读者参考。购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32号科学普及出版社发行部,邮编:100081。
  3.试题除在人民日报刊登外,中国公众科技网(http://www.cpst.net.cn)和鲁能信息港(http://www.luneng.net)将同时转载。如需购买报纸,联系电话:65092252。
  4.答题卡各项均要求填写,字迹要工整,不得涂改,否则视为无效。答题卡复印有效。
  5.答题卡填好后,沿虚线剪下,装入标准信封,贴足邮票,寄至: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知识竞赛办公室,邮编:100733。
  6.主办和协办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家属不得参加此次竞赛。
  7.参赛者每人只限填写一份答卷,如发现违规者,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8.答题卡回收截止时间:2000年7月27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9.本次竞赛设特等奖一名,奖金5000元;一等奖3名,奖金各3000元;二等奖9名,奖金各1500元;三等奖18名,奖金各500元;纪念奖1000名;另设组织奖10名,颁发证书及奖品。
  10.获奖名单将在国家公证机关监督下产生,部分获奖名单将刊登在9月份的人民日报上,所有获奖者,将以信函方式通知。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人民日报社协办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1.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5日会见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宾时提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 )。”
  A.生产力B.第一生产力C.推动力
  2.1991年5月23日,江泽民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上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A.全国科学大会
  B.全国科技工作会议
  C.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目前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期仅为2%~20%;到70年代至90年代,已上升到70%~80%。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 )将提高到90%,甚至更高。
  A.贡献率B.生产总值C.创造价值
  4.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 )。
  A.学科群B.概念C.领域
  5.基因技术是( )的核心。研究生命起源,弄清生命的奥秘,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人类一旦弄清了所有基因中所携带的遗传密码的确切含义,便可揭开各种疾病的秘密,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病症便可被攻克。
  A.化工科学B.生物技术C.生物科学
  6.我国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和进行前沿科学研究必须(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为此,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指出了我国在发展高科技方面的具体目标。
  A.有所为有所不为B.大胆创新C.通过实验
  7.能源技术是一切技术的基础,也是人类当前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其前沿课题包括核能安全和新一代核电站建造及( )、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开发和节能技术等。
  A.核裂变B.水火力发电C.核聚变
  8.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以及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因此( )一直活跃在科学前沿。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是新材料技术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高等陶瓷、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等的研究将是新世纪中材料科学的重点。
  A.工程技术B.材料科学C.材料技术
  9.“科学的基础是( )”,能否接受各种实验手段的反复验证,是分辨科学与伪科学的试金石之一。
  A.实验B.猜测C.信仰
  10.一般来说,所谓( )是指以当代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科学技术群。它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以及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等。
  A.经济科学B.生产活动C.高科技
  11.科学与技术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技术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理论为人类提供一种改造世界的可能性,而技术却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使之造福于人类。
  A.生产B.文化C.科学
  12.知识经济是指( )。
  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B.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经济
  C.以社会生产、分配和使用为主要基础的经济
  13.( )由观念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和管理创新系统组成。
  A.科学技术B.生产关系C.国家创新体系
  14.地球的气温在缓慢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人能察觉的程度,它的( )是不应忽视的。地球气温升高会引起两极冰川溶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海平面上升会使沿海地区受淹。
  A.危害B.作用C.存在
  15.人类的活动是地球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人类使用化学燃料、煤炭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会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 )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
  A.技术B.气体C.臭氧
  16.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入水中,即形成( )。不言而喻,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A.气象B.酸雨C.污染
  17.臭氧层位于距地面( )公里范围内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A.1~5公里B.10~50公里C.100公里
  18.森林是一种宝贵的( ),具有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变化、防止水土流失等多种功能,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A.自然资源B.生产资料C.绿色资源
  19.当前人类面临( )的环境问题。
  A.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大气污染
  B.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
  C.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固体废弃物成灾、大气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
  20.在《环境与发展宣言》这个历史性的文件中,世界各国首脑提出,人类应遵循( )的方针。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曾有过很多不同的解释。现在最简单最明了也最为多数人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A.环境保护B.可持续发展C.生态平衡
  21.人口、资源、环境和健康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四大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希望寄托在( )上。
  A.经济发展B.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
  C.环境保护
  22.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协调发展。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求人们在发展的同时必须( ),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受能力之内。
  A.利用环境B.保护环境C.了解环境
  23.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伴随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而从( )下半叶开始出现的。
  A.13世纪B.15世纪C.17世纪
  24.科学精神的内容非常广泛,非常丰富,新时期每位公众、科学工作者、领导干部均应具有这种精神。科学精神内涵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包括( )
  A.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
  B.勇于实践,大胆改革
  C.不畏困难,勇于接受挑战
  25.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他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天体运行规律,于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震惊世界的“( )说”。
  A.日心地动B.地心日动C.天方地圆
  26.1926年3月16日,美国物理学家戈达德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 )火箭。
  A.固体燃料B.液体燃料C.固体、液体燃料
  27.从16世纪到19世纪,从哥白尼到牛顿等物理学家,建造了经典的物理学大厦。这一看似完善的物理学体系,在20世纪初,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一批年轻科学家创立的“( )”所打破,经典力学的时空观和机械自然观受到挑战。
  A.核物理学B.电动力学C.量子力学
  28.如果说科学教人富于理智,那么,艺术则使人充满激情。即使在最抽象的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也时常考虑着各种典型化了的形象图像。化学家凯勒在梦见长蛇阵以后,才想到( )。
  A.元素周期律
  B.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
  C.苯的环状结构
  29.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指出( )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说明了遗传物质的遗传、生化和结构的主要特征。这一发现被誉为“划时代的创举”。
  A.RNAB.DNAC.MRNA
  30.被誉为“现代幻想之父”的( )科学家儒勒·凡尔纳,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早在上一世纪就设想了电视、直升机、潜水艇、霓虹灯、导弹、坦克等,把人们引向科学的未来。
  A.英国B.美国C.法国
  31.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花了30年时间,长期观察行星运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他的学生开普勒则对其已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和理论分析,从而发现了( )。
  A.万有引力定律B.能量守恒定律
  C.行星运动三定律。
  32.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任务:①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②( );③抓紧制订和实施适应新形势下的产业技术政策,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性技术;5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计划的实施,力争在优势领域取得新的进展,增加科技发展后劲。
  A.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
  B.加强宏观改革力度,做好科技部门和经济部门的协调
  C.制订和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
  33.健全环保立法和环境规划,发展生态环境科学和环保技术与环保生态产业,保护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这不仅是个单纯的环境保护问题,而且牵涉到恢复我国的( )问题。
  A.生态研究B.生态环境C.环境治理
  34.目前我国为创造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利环境制订了以下政策:①鼓励科技人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增加科研机构活力的政策环境;③( )
  A.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
  B.坚持改革开放,引进资本和设备
  C.改革用人机制
  35.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 )。它的发现和研制成功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成为医学史上的一项奇迹。
  A.红霉素B.氯霉素C.青霉素
  36.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 ),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被誉为“第二太阳系”。从此,科学家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A.原子核B.质子C.中子
  37.1947年,美国科学家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等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 )管,被称为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A.光导B.晶体C.光电
  38.1957年10月4日,( )成功地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
  A.美国B.苏联C.法国
  39.( )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1970B.1972C.1973
  40.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 )“东方”号在苏联发射成功,这是人类首次绕地球飞行。
  A.卫星B.宇宙飞船C.航空站
  41.1961年,美国实施了“阿波罗”计划,经过8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实现了人类登上( )的幻想,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壮举。
  A.月球B.金星C.火星
  42.1980年5月18日,( )第一次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A.美国B.法国C.中国
  43.1996年12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离开地球向火星挺进;1997年7月5日,在火星着陆成功,并释放了“漫游者”号探测车。根据探测车传回的资料,人们首次清晰地观察到火星的表面状况,并对该行星上是否有( )有了新的认识。
  A.水B.大气C.生命
  44.1995年,在( )上,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全国科学大全B.全国科技大会
  C.“九五”规划
  45.法拉第(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 )现象,制造了第一架感应发电机。他引入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为人类利用电能奠定了基础。
  A.电感应B.磁感应C.电磁感应
  46.英国发明家瓦特在1765~1792年间对( )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和发明,使这一机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现代工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让人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A.蒸汽机B.发电机C.汽轮机
  47.1903年12月17日,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用他们自己制造的飞行器进行了第一次由人操纵的( )飞行,这是飞行时代的开始。
  A.滑翔B.动力C.牵引
  48.1926年,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一种无线电传递活动画面的图像机器,称之为( ),它是人类发明史上的奇迹。
  A.电影B.电视C.多媒体
  49.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不存在“命运”之说。如果说人有命运,那么每个人的命运也是由( )安排的。
  A.自己B.他人C.上天
  50.迷信是指封建迷信(相信鬼神、算命等),即对自己( )并对未经验证事物的盲目相信和崇拜。
  A.不熟知B.不相信C.不同意
  51.迷信活动的主要危害表现为:①经济上的巨大损失;②生命上的无谓死亡;③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5( )。
  A.腐蚀人们灵魂B.破坏公共秩序
  C.阻碍社会发展
  52.伪科学就是打着科学的招牌,伪装成科学的非科学或反科学行为,它是( )的产物。
  A.伪科学行为B.现代迷信C.迷信愚味
  53.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起点不同、路径不同、( )、结果不同。
  A.心态不同B.手段不同C.方法不同
  54.伪科学有以下主要表现形式:
  ①魔术型②假冒型③( )型
  A.实验B.编造篡改C.重复
  55.“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反动实质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反( )。
  A.政府B.信仰C.组织
  56.邪教组织的主要特征是:
  ①崇拜教主;②( );③编制邪说;5秘密结社;⑤聚敛钱财;⑥危害社会。
  A.精神控制B.恣意挥霍C.煽风点火
  57.19世纪初,焦尔、迈尔、赫亥姆兹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在互不通气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发现了( )。
  A.能量守恒定律B.物质不灭定律C.万有引力定律
  58.1997年,英国科学家宣布用( )成功地克隆(无性繁殖)出世界上第一只小绵羊“多莉”,开创了利用基因技术繁殖动物的先例。
  A.体细胞B.卵细胞C.胚胎细胞
  59.人共有46条(23对)染色体,其中( )叫性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性染色体又分X和Y两类。卵子里只有X染色体,精子里即有X染色体,也有Y染色体。如果一个Y染色体精子进入卵子,就可发育成为男性;如果一个X染色体进入卵子,就发育成为女性。
  A.一对B.二对C.三对
  60.机器人是机械技术与( )技术结合的产物。
  A.仿生B计算机C.遥感(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鲁能杯”全国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科普知识竞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