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时代精神 民族气派——读《中国城市雕塑50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5月 -> 时代精神 民族气派——读《中国城市雕塑50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松 2000-05-27 00:00

时代精神 民族气派——读《中国城市雕塑50年》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时代精神 民族气派
  ——读《中国城市雕塑50年》
  李松
  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持编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雕塑50年》一书,共收入1949—1999半个世纪中,在中华大地上矗立起来的城市景观雕塑和中国雕塑家在国外建造的大型雕塑作品,共四百零三件,比较全面、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总体面貌和发展进程。
  中国新兴的现代雕塑起步于二十世纪初期。1952—1958年,由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家、雕塑家、画家共同完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新起点。而对雕塑发展起了关键作用的是1982年中央批准中国美协《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开展雕塑建设的建议》并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1992年改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从那时起到世纪末,这举足轻重的二十年,中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无数现代化建筑的兴建,许多城市雕塑也拔地而起,成为构成当代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城雕艺术也为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术涂上一道浓重的色彩。
  正如画集的几位撰文者所言,城市雕塑这一概念的涵义不是很准确,但已是约定俗成。它所包括的主要是纪念性雕塑、园林环境雕塑,似乎也应包括那些装饰性、风俗性的景观浮雕或圆雕。
  画集中收入吴良镛、王克庆、邵大箴的三篇论著,记述五十年城市雕塑的发展过程,提出今后发展的意见。吴良镛《蓬勃发展的中国城市雕塑五十年》一文,就“面对辉煌的成就如何能更上一层楼并根除劣质雕塑,从而将城市雕塑纳入正常的轨道,提高城雕艺术质量”这一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四点意见,即:雕塑家要提高自身修养;要具有城市意识;要加强与建筑家的合作;从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的挖掘中提高中国雕塑水平。
  五十年来创作经验的积累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在近世出现断裂。现代雕塑主要是学习、借鉴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创作经验。如何解决好对传统和西方艺术的融汇、借鉴,使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气派,一直是雕塑家们致力于的课题。从人民英雄纪念碑颂歌形式的构思到九十年代一些现代性很强的作品,由作品的精神内涵到表现形式,很多雕塑家在对传统艺术样式、造型手法的直接或间接学习借鉴中,深入把握民族审美意识,创作出诸如钱绍武作《李大钊像》、杨英凤作《凤凌霄汉》、曾成钢作《起舞》、文楼作《竹谱》等形式手法不同,但都很好地体现着时代精神与民族气派和谐统一的作品,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和喜爱。
  城雕建设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中国城市雕塑50年》的出版,有助于充分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作用,意义是重大的,而一些重点的成功之作,也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时代精神 民族气派——读《中国城市雕塑50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